• 33阅读
  • 0回复

下楼出院好得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24
第5版()
专栏:

下楼出院好得很
铁道部第二设计院
铁道部第二设计院站场处,过去长期不下现场,只是蹲在大楼里凭书面资料作设计,严重脱离实际,人们叫那里是“一潭死水”。不久前,他们下楼出院,到现场设计,“一潭死水”变成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激流……
一潭死水起波澜
我们院的站场处,过去有人把它说成是“设计院里的一潭死水”。这句话的来历,说起来已经很久了。
站场处是我院一个较大的设计单位,它包括了站场、房屋建筑等八个设计专业,全处有设计人员三百八十人。长期以来,他们的工作就是坐在设计院大楼里,按照分配的设计任务,向外业勘测队提出成本大套的勘测任务书,然后根据勘测队和地质队爬山越岭搜集来的地质资料和地形图,照着规程、规范、定型图、参考资料,做出成批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至于设计文件是否切合实际,是否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他们却不怎么去管它。有一个工厂,要铺设一条短短二公里的专用线,站场处的同志曾经写了洋洋万言的勘测任务书,使勘测人员干了一个多月,如果到现场去看看,连勘测加设计,只要三、五天就够了。又如有一个变电站,勘测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提供了三百二十万平方米的地形资料,实际上只用了三万平方米。勘测人员气愤地说:“他们图省事,我们跑断腿”。
如果说,我院其它处过去很少下现场的话,那么站场处可以说从没下过现场,他们这种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从设计院成立以来已继续了九年,“一潭死水”的说法就是这样来的。
近几年来,铁路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去年下半年,有几处新的重要工程又先后开工了,施工队伍迅速到来,要求很快拿出设计文件,否则,就赶不上施工的需要。站场设备的设计,在我院铁路设计中一向质量较差,进度较慢,是有名的落后工序,现在形势逼着他们必须改变过去的习惯,再象过去那样,自己坐在大楼里,等着别人把资料送上门来做设计,让设计文件慢慢吞吞地在处里转来转去的作法,是无论如何混不下去了。
当时,院里已开展了设计革命运动,领导提出了“下楼出院”,到现场去做设计的号召。这个号召,在站场处引起了很大的波动,有人提出:“站场处要不要出院?”“站场处的现场在哪里?”有人说:“地形图就是我们的现场”。有人则提心吊胆,顾虑重重:怕影响设计质量,怕冷,怕苦,怕紧张,怕身体吃不消,怕家里没有人照顾,等等。虽然多数人响应了领导的号召,但他们对下现场的深远意义也还认识不足。这时全院已掀起“下楼出院”高潮,同志们纷纷走向工地,看来再不下去是不行了。站场处的设计人员,终于在这股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带着各种不同的心情,在去年十月走出了设计大楼,下到了工地。
工地上的一场争论
站场处房屋建筑设计人员下到工地以后,首先遇到了一场有关房屋乡土化问题的争论。
铁道部曾经有过指示:铁路沿线的房屋,要力求“乡土化”,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接近。这个指示,在设计人员中一直没有得到贯彻,他们对“乡土化”的解释是其说不一,有的说:“顾名思义,乡土化就是乡里乡气,土里土气。”有的说:“乡土化就是竹编墙草屋顶的农村建筑”。不少人对搞乡土化房屋设计思想上有抵触,认为“不能发挥专门技术,是大材小用”,“这种房子,根本用不着设计,老百姓都会盖。”刚毕业的大学生说:“分配来搞乡土化房屋设计,学不到技术,真倒霉!”也有个别人说什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房屋建筑要体现对人的无比关怀,要使人生活得更舒服”。有的干脆说:“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活越过越好,乡土化的房子没有发展前途”,还说:“乡土化是向落后看齐。这种房子,根本谈不上什么建筑艺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抵触情绪影响下,眼看乡土化房屋设计又要无形中停顿下来。
当时,一部分积极分子一面向各种错误思想展开争论,一面在家里冥思苦索,凭自己的想象设计图纸,有的单从节省木材出发,画出了土坯墙盖钢筋混凝土屋面的建筑,那些反对搞乡土化的人嘲笑它是“穿粗布衣戴礼帽”的设计。也有的照套本本,画了砖夹土的“夹心饼干式”的设计图样。总之,笑话百出,找不出一个好办法。
但是,施工在即,时不我待,怎么办?大家想来想去,只有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到群众中去作调查研究。于是站场处的一部分设计人员组成了“乡土化调查小组”,深入铁路沿线作实地调查,参观了一些城镇、农村的房屋,访问了有经验的建筑工人和农民。他们看到铁路房屋与沿线居民的房屋对比标准悬殊,受到了很大教育。同时,也学习了当地城乡房屋的建筑方法,增强了信心,打开了窍门。设计人员的抵触情绪开始缓和了下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乡土化房屋的设计初步做出来后,在同施工单位商量时,又遇到了新的阻力:有些施工人员不同意搞乡土化,有个别人甚至怒气冲冲地对设计人员说:“搞乡土化是开玩笑,脑子一热就想出来了,这种房子我从没见过。你们规定三十五元一平方米,只能用纸糊,谁设计就请谁来修!”
矛盾那么尖锐,看来不先拿出东西来,是说服不了人的。在这种情况下,站场处的领导同志下了个狠心,决定发动全处设计人员,自己先来盖一幢房子。这对这些知识分子来说,是一场严重的考验。他们从三公里外的地方自己运来了片石做基础,自己挖土筑墙,请老工人作指导,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就这样学会了抹灰、粉墙、上梁、盖瓦,起早摸黑地冒着冬寒,终于盖起了一幢片石基础、板筑土墙、小青瓦屋面的职工住宅,面积共有一百七十四平方米,可住六户人家,房子的质量很不错,建筑造价是每平方米三十六元,基本上达到要求。将来大量的施工,造价显然还可以降低。铁的事实教育了设计人员,也感动了施工人员,消除了大多数人的怀疑。设计人员说:“这样好的房子,给我住我也愿意”。建筑工人说:“你们技术干部从没盖过房子,敢打土墙,我们搞更没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附近的老乡们也纷纷跑来工地参观和指导,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说:“我们的土房还能住四十多年呢,你们的土墙这样坚固,真是百年大计”。有一位公社干部说,“你们干部自己劳动,造这样的房子,给我们鼓舞很大,你们处处想到我们,和我们贫下中农同甘共苦”。农民群众对铁路部门盖“土房子”,表现了和过去盖“洋房子”明显不同的感情。过去,铁路施工队伍一到,农民就冷淡地说:“他们又来盖洋房了”。这充分说明,在铁路沿线盖乡土化房屋,是一件大受群众欢迎的好事情。
通过这场在现场上的争论和试验,绝大多数设计人员对乡土化房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体会到这样做,不仅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这条铁路线上的用房如果全部采用乡土化设计,可给国家节约二百万元),而且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同时,盖乡土化房屋,在技术上也是一门大有可为的学问。几千年来农民建筑的经验,亟需我们去总结提高,光会盖洋房,只能为少数人服务,学会了乡土化房屋的建筑技术,就可以为全国大多数人民服务。设计负责人魏文仲过去对设计乡土化房屋不够热心,从这以后,他经常背着铁镐、铁锹,翻山越岭,深入工地,挖探房屋基础,积极搞乡土化房屋设计,工作劲头更大了。
“越干越有味道”
下现场做设计短短两个多月,改变了站场处多少年来“一潭死水”的生活方式,全处从处长、工程师、技术员到工人,在一起生活、劳动,人的关系、生产关系都起了很大变化。开始下现场时有人说:现场设计资料少,审查程序简单,会降低设计质量。事实证明,设计质量没有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设计真正做到了切合实际。站场处过去在院内做的设计,往往专业之间的数据对不上口,与实际情况常有出入。这次在工地采用谁勘测谁设计,边设计、边核对、边修改的办法,设计出的一千一百四十二张图纸,绝大部分质量良好,施工单位满意。由于在现场上简化了作业程序,设计人员亲自勘测,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设计进度也大大加快。这条铁路线上有二十九个车站的设计,过去在院里做,至少要半年时间;这次在现场设计,只用了两个半月就完成了。
站场处的同志从城市搬到农村里的建设现场住下来,白天出去勘测,晚上回来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强了团结,工作和生活出现了新气象。他们在现场上参加了体力劳动,也体验了农民的疾苦。技术员尹瑾生说:“过去在办公室地形图上画线,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节省劳力,少占农田,体会不深。这次下来,才体验到农民爱惜田地的感情,设计时碰到了良田,往往越想越舍不得,我们画线真要笔下留情”。这次他们有一项工程的设计,经过计算共需挖土十八万方,大家想到自己一天挖上半方土,就弄得汗流浃背,精疲力尽,要挖十几万方那还得了。他们反复研究了一个通宵,终于找到了新方案,节省土方五万方。
过去,站场处有一套烦琐的作业程序,设计做好后,还得在处内团团打转,要经过组长、设计负责人、科长、总工程师、总体设计负责人的层层审查。由于大家都没有去过现场,审查者是纸上谈兵,设计者是心中无数,讨论者是空话连篇,或者无言可发。来到现场以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讨论时大家就发言热烈,意见比较容易统一,问题也容易解决;并且还能听取施工单位和工农群众的意见,真正做到了充分发扬技术民主。
现在,站场处这支现场设计队伍,已经胜利完成了一项设计任务,并已转移到另一个新的现场,开始一项新的工程设计。大家都说:“下楼出院好得很,越干越有味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