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革命干劲由何而来?——读《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一文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25
第6版()
专栏:

革命干劲由何而来?
——读《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一文想到的
教育部机关印刷所排字工人 李峻林
学习了徐寅生同志《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文章以后,我感到收获很大,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徐寅生同志的革命干劲,那是我非学不可的,因为,做任何一项工作,如果缺乏革命干劲,都是不可能做好的。
但是,革命干劲由何而来呢?我想就以这个问题为题,结合着我工作上的一些问题,来谈谈我的体会。
技术怎样才能过得硬
技术怎样才能过硬呢?徐寅生同志谈到两个基础:一个是思想基础,一个是平时的磨练基础。
思想基础,就是要靠我们平时自觉地去学习政治,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用毛主席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锻炼自己的革命意志。这样,在思想上有了明确的政治目标,在工作上才能有旺盛的革命干劲,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前几年,我在这方面做得就很不够,因此,工作起来干劲不足,工作任务完成得不好。比如,有一次我加夜班,一接到稿子思想上就不痛快,觉得工作一天了,晚上不应该再安排我加班。由于自己缺乏政治责任感,思想上只有一个“我”字,夜里干起活来就松松垮垮。结果,三个多小时的任务却泡了一通宵。
近年来,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再加领导上不断地对我进行帮助,思想逐渐得到了改造,觉悟有所提高,对排字工作的意义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一次,一位领导同志说:“咱们的工作很重要,如果做不好,就会影响到全国。”听了以后,我思想上有了斗争。从此,只要一进车间,在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全国”二字,这样,工作起来慢慢地就有了干劲,也能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了。去年年底,连续加了几个夜班,由于事先有了思想准备,总想着任务的重要性,如果完不成或完成得不好,不但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而且,也会影响到全国,所以,干起活来劲头很足,比较细致认真,结果每个夜班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在思想上、技术上都过硬了,老实说,和同志们比起来,我在各方面都还差得很远很远。不过,我们总应该象徐寅生同志那样,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从中找到规律,以便今后更好地进行工作。
平时的磨练基础,就是要苦练基本功。但是,苦练必须有思想基础,如果没有思想基础,苦练就不能持久。比如,有的人对部位字不熟悉,排字很吃力,效率不高,可是却不下苦功去练,还说“差不多就行了”。这样,就让“差不多”的思想阻住了自己前进的道路,结果,工作若干年了,对部位字还是不熟悉。
有人说:“天天是这一套,从哪儿练起呢?”其实,哪儿不过硬就练哪儿。“特短”要练,特长也要练。排字工作有六个字的要领:静、稳、紧、准、顺、懂。拿这六个字来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都过硬了,不硬的就要练。如果都过硬了,也要练;可以向熟、巧上练嘛。事实上,许多人对这六字要领还不过硬。就拿“稳”字来说,有的人一排字就慌,特别是在比赛的时候,总怕落在别人的后边,慌得很。越慌越排不快,结果还是落在人家的后边,而且错字很多。慌不等于快,稳不等于慢。如果平时注意锻炼“稳”字,慢慢地就不慌了,可以做到既稳且快。在如何提高排字质量问题上,除了要根据六字要领进行苦练之外,还必须学习解放军的带着敌情观念去练杀敌过硬本领。我们排字时,如果把消灭错漏字当成消灭敌人来对待,一个错字就当成是一个敌人,不消灭敌人就不罢休,这样,质量就不难提高,技术也不难过硬了。
总之,要做到速度快,质量高,技术过得硬,最根本的一条是政治挂帅,政治不挂帅,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怎样学习别人的长处
学习,有个目的、态度、方法和学习什么的问题,如果不把这几个问题弄清楚,就无法进行学习。
有的人,学习了徐寅生同志《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文章以后,就天天去练打乒乓球。这样学习,我认为就很不好。我们学习徐寅生同志的文章,主要是学习他的革命精神,把人家的革命精神学到手,用来解决我们工作上的问题。为革命而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我们才能够真正学到东西。
互相学习,主要是学习彼此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有些人,却不是这样,在背地里爱说长道短,评评这个,品品那个,最后的结论都是人家不行,自己行。可是,自己是否真行呢,却从来不认真地检查检查。其实,这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是政治不挂帅的表现。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由于自己不谦虚,不谨慎,骄傲起来了,常常把人家的长处也看成是短处,把自己的短处却看成是长处了,结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不能进步。我们应该吸取教训,看别人看自己都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人家有优点,要承认,要千方百计地学来。这样,自己才能进步。
学习别人的东西,应该有分析地去学。前些天,领导上组织我们参观了清华大学印刷厂,回来以后,进行座谈,感到我们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人家,比一比,就找到了差距。就以排字来说,第一,人家排字是坐着排,我们是站着排,人家比我们减轻了体力消耗;第二,人家排字是双手排,我们却仍然采取左手持托、右手排字的老办法;第三,人家的产量比我们高。这三大优点,是我们应该向人家学习的地方。但是,有的人却不加分析地把自己的东西一概否定,一心想把人家的那一套完全搬过来。这样学,我认为就不够好。因为,学习人家,不能把自己的东西完全抛开,自己的东西也有先进的。比如,他们的字架(梭形字架)虽然先进,但造价高,一付字架需要七、八百元。如果我们不因陋就简地进行改革,而是重新请人加工,把我们的十几付立式字架都换成梭形字架,那就很不合算。我们印刷厂建厂不久,规模小,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那么多钱来。有人说,不换成梭形字架就不能坐着排,更不能双手排。这种看法,我认为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或者说结论下得太早。不久前,我们又去参观了青年出版社印刷厂,看到人家就是利用立式字架经过改装以后,坐着排字的。因陋就简,既省钱又适用,而且提高了产量,最高时速已经达到三千字。我们不能过于强调条件。学先进,赶先进,不一定非得先做梭形字架不可,要善于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真正决定先进的,还是在于人,人的因素第一,如果人的思想不先进,条件再好技术也不会先进。
徐寅生同志说:“我以前看谁的哪一手好,就去学他”。我们也应该如此,人家哪点先进,我们就学习人家哪点,不能不问清红皂白,生吞活剥地去学,应该有分析地去学,而且学过来能用。
破除迷信思想,敢于革新
在技术革新问题上,必须破除迷信思想,有敢于革命、敢于胜利的精神。
有的人总以为我们这个小厂子条件差,新工人多,设备简陋,技术又低,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因此,对搞技术革新不那么积极热情。有人认为,要搞技术革新,就是把人家革好的那一套搬过来,又抄近,又省事。这是一种懒汉思想在作祟。谁说我们小厂子搞不出名堂来?前几年,大家觉得排字效率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达不到领导上的要求,被迫地改革了一下,结果,每个人的效率都提高了。有个同志半路学习排字,从一小时排一千五、六百字提高到二千二百多字,进步较快。就以我个人的排字数字来说,我也是转行学排字的,经验不多,但经过那一次的改革,时速由一千五百字提高到一千八百字,后来见到改革有利,又改革了一次,时速又由一千八百字提高到现在的二千四百字。这些,难道不是我们这个小厂子搞出来的成果吗?其实,不论厂子大小,都是可以搞出名堂的。如果看不到我们自己搞出来的成果,我们的勇气就不会提高。当然,满足这点成绩也是不会进步的。不过我们总应该在学习先进、克服自己缺点的同时,发扬自己的成绩和优点,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不能一味迷信别人。
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那能行吗?如果自己不动手,不下苦功夫想办法积极创造发明,总想搬人家的,那么,自己就永远也找不到前进的道路,总是在人家的屁股后边跟着跑,也不可能赶上先进。技术革新,起决定作用的,不在于条件设备,而是在于人;人的思想不革命化,条件设备再好,技术也革不了新。条件差,设备简陋,不正是我们革新的目标吗?技术低是可以提高的。我们现在的技术不都是学来的吗?但是,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应该向更高的水平看齐。上次参观,有的同志看到人家排字每小时达到三、四千,回来说:“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样能看到差距就很好。还有的同志说:“耳听不如眼见,眼见不如一干。”这就又进了一步。自己能看到自己落后的一面,并且马上就去改进,这就是革命。所谓“革命化”,就是要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不断地改进,永不停止。
在对待技术革新问题上,有的人还有等待思想。听说领导上曾考虑如何逐步做梭形字架问题,因此,对目前的技术革新就不起劲了,甚至主张放弃,说:“不要再兜圈子啦,等梭形字架来了再说吧!”这样,就使自己的思想也随之停滞不前了。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因陋就简地进行技术革新,是不是“兜圈子”呢?我认为不是。第一,我们现在的革新,是本着勤俭办一切事业和自力更生的精神进行的,即根据过去的经验,因陋就简,完全自己动手,少花钱多办事,或不花钱多办事;第二,我们的革新不误工作,即采取边干边改的办法,使革新能够立竿见影。如果我们等到梭形字架来了再改(现在订货,年底才能交货),那么今年这一年怎么办呢?难道就这样等着吗!如果我们的技术革新成功了,既能省钱,又能增产,那么,我们就可以不花那么多钱了。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经过工人同志们的充分讨论,提高了认识,克服了在学先进和技术改革问题上的迷信和保守观点,统一了思想。领导上根据同志们的意见,确定了我厂排字技术改革的方向和方法,这就是:政治挂帅、思想先行、学习先进、发扬民主,本着勤俭节约原则,自己动手,因陋就简地大力进行技术革新,逐步实现改立式字架为坐式字架,改单手排字为双手排字。最近,我们改革了一付以串字为主的八字形字架子,同志们干劲很足,大家动手,只用了十四天的工夫就完成了,而且只用了一些零碎木料,没有花多少钱。从这次技术改革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紧紧地依靠党的领导,实行生产民主,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再加上我们善于虚心学习先进,善于自己钻研,善于总结经验,我们的技术革新一定能够成功。
但是,也应该明白,一次技术革新,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要求一下子解决一大堆问题,那是不现实的。矛盾要一个一个地解决,这次解决这个矛盾,下次解决那个矛盾,即使把这个和那个矛盾都解决了,也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处理工作上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