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自己动手,育苗造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27
第3版()
专栏:

自己动手,育苗造林
本报评论员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要做好当年的造林工作,必须头年准备好足够的种苗。从现在开始认真地抓好林木的种苗生产,才能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林业的大发展做好准备。各地都要迅速地切实加强对种苗工作的具体领导,落实计划,落实措施,力争林木种苗稳产、高产、高质量。
在群众造林运动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有种有苗,事事主动;无种无苗,处处被动。哪里抓好了采种育苗,哪里的造林就快,效果就好。广东省电白县发展林业生产的成绩很突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轰轰烈烈的群众造林运动建立在扎扎实实的种苗工作基础上。电白县造林是常年准备、遇雨突击。所谓常年准备,最要紧的是办好苗圃,采好树种,育好树苗。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采集和培育了大量的树木种苗,对发展造林起了促进作用。许多地方已经大体掌握了当地种源分布和苗木生长的一般习性,培养了一批采种育苗的技术力量,积累了一些经营管理种苗的经验。但是,总的看来,种苗工作仍是当前林业生产中最薄弱的环节,种苗的种类、数量、质量,还远不能满足需要。有些地方到要植树的时候才到处找苗木,找到多少栽多少,找到了什么栽什么,造林的数量不能完成,造林的质量也不怎么好。
只有依靠广大群众自采种、自育苗、自造林,才能多快好省地发展造林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数量的苗木,才能因地制宜地选择最适宜当地生长、最适合当地需要的树木品种。也只有就地采种、就地育苗、就地种植,才能节省劳动力,提高成活率,降低造林的成本。因此,每个社队,尤其是造林任务大的社队,都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划定和培育采种的母树林,精选优良的树种,建立自己的苗圃。看不到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力量,不积极组织当地群众自采种、自育苗,而只是眼睛向上或者眼睛向外,依赖国家供应种苗或者盲目地到外地采购种苗,就很难做到多快好省。
当然,在主要依靠社队集体采种育苗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强种子站(或种子公司)和国营苗圃的工作。种子站和国营苗圃除了保证国营造林的种苗供应外,还要协助一部分造林重点地区的社队解决缺少种苗的问题;并且协助他们推广先进经验,培训技术力量,开展技术革命,有计划地引进和推广优良树种,搞好典型示范和指导群众采种育苗,促进社队林业生产发展。
要做好群众性的采种、育苗工作,必须做好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只有一般号召而缺乏具体措施是不行的。要总结当地造林的正面和反面的经验,启发干部、群众,使他们都能认识到发展林业生产对于促进农业生产、支援国家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和改善社员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搞好种苗生产对于搞好林业生产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自力更生的思想,自己动手采种育苗。
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确定造什么林,采什么种,育什么苗;确定造多少林,采多少种,育多少苗。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帮助社队制定切合实际的采种育苗计划,千万不要光凭主观愿望办事,更不能采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社队育苗的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一般可以由大队领导,承包到一个生产队(或育苗组),或者几个生产队联合育苗。究竟采取哪种形式,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只是不要过于分散,以免在管理上发生困难。所有苗圃都应有专人负责,建立专业组织和生产责任制。要把种苗生产作为整个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象种庄稼一样经常抓紧,一年抓到头。
每个县都要选择一处或几处育苗有经验的苗圃作为中心苗圃,组织技术交流网,加强经常的技术指导工作。中心苗圃可以先走一步,做出样子,以便附近苗圃的社员前来学习,交流经验。林业干部要在中心苗圃蹲点劳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协助搞好种苗生产。这是技术干部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在技术推广工作中贯彻群众路线的一个很好的组织形式,也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好方法。这种做法不仅能培养训练林业技术骨干,还可以使先进苗圃的经验迅速及时地在一般苗圃推广。
现在正是春季育苗的黄金季节。各地领导机关和林业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在抓好造林的同时,切实组织好春季育苗工作。要狠抓落实工作,准备好种子,选好苗圃地,施好基肥,适时下种,提高播种质量,争取在今年培育又多又好的苗木,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造林工作打好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