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从专区到生产队逐级培育树苗 雁北专区为大规模植树造林创造了有利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27
第3版()
专栏:

从专区到生产队逐级培育树苗
雁北专区为大规模植树造林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报讯 山西省雁北专区的广大干部和社员,正以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从专、县、公社到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五级,层层动手,级级育苗,为解决大规模植树造林缺少种苗的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雁北全区在有水利条件或土质较好的七千二百多亩土地上,建立了固定的苗圃,培育着沙枣、洋槐、油松、桃、杏等十多个树种。全区今春可有一千六百多万株苗木出圃。
雁北专区过去由于遭受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农业长期处于低产状态。解放以后,雁北地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把植树造林当成改天换地的一条根本大计,年年开展群众性的植树造林活动,因害设防,到处植树,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中,普遍遇到了种苗困难。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中共雁北地委曾经组织国营苗圃帮助一部分集体生产单位创立了队办苗圃。朔县贾庄公社贾庄生产大队建立的苗圃,就是较好的一个。几年来,他们除利用自采、自育的苗木营造成片林五百零九亩,零星植树十二万株外,还支援兄弟社队一百三十万株树苗。中共雁北地委认真总结了贾庄生产大队队办苗圃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要解决种苗不足的问题,必须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开展群众性的育苗活动。因此,从一九六○年开始,中共雁北地委在全区推广了贾庄生产大队队办苗圃的经验,大大促进了专、县、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建立苗圃的活动。
在建圃育苗过程中,各级干部和广大社员,以顽强的革命斗志,克服了因自然条件不好、技术经验不足而带来的重重困难,保证了育苗面积逐年扩大,品种逐年增多。为了做到既育好苗,又少占耕地,各个地方因地制宜采取了许多办法,如利用河湾下湿小块地和集体果木园的空闲地育苗,用园地、好地育苗,则实行林粮、林菜间作等等。
随着“五级育苗活动”的开展,苗木一年比一年增多。近两年来,全专区每年生产苗木一千二百多万株以上,可造林三万多亩。苗木的品种日益增多,过去存在的“三个单一”(单一的用材林,用材林中单一的小叶杨,造林方法上单一的无性繁殖)的问题,也得到初步解决。据林业部门调查:在全区各地的苗圃中,核桃、桃、杏、木瓜、洋槐、油松、落叶松有四千九百四十亩,占百分之七十六,为全区大量发展经济林,增加集体和社员收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各级干部通过参加育苗领导育苗工作,大大推动了群众性的育苗活动,使原来不重视育苗的重视起来了。但是,现在还有一部分县、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干部,有单纯等待国家支援种苗的思想,对自采种、自育苗不积极。有些社、队在苗圃的经营管理、劳力安排和收益分配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雁北地区各级领导正在通过调查研究,摸索经验,寻求解决的办法,争取今年更多育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