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发扬共产主义风格 促进比学赶帮竞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29
第2版()
专栏:

发扬共产主义风格 促进比学赶帮竞赛
东北制药总厂二车间职工不怕别人超过自己,把自己试验成功的新工艺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兄弟厂,同它们携手前进,为国家生产了更多的药品
本报讯 在同行业比学赶帮竞赛中,为了自己争第一把新经验保密起来,还是公开出去和兄弟工厂携手共同前进?东北制药总厂二车间经过一场争论,做出了正确答案。
这个车间在跟上海和南京的同类车间开展的比学赶帮竞赛中,去年艰苦奋斗半年,终于赶过了竞赛对手,使磺胺嘧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品总收得率超过了上海第二制药厂。但是,这个车间产品的总收得率只比人家高百分之零点一二,领先地位很不稳定,还有可能很快又被人家赶过去。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这个车间试验成功一项新工艺。采用这项新工艺,使环合工序的半成品收得率比过去提高百分之十四,这样,就能使磺胺嘧啶的总收得率提高百分之七,全年第一就可以稳拿到手了。可是,在生产上采用这项新工艺,在几个月以后才能收到效果。这个工厂和上海厂又有双方及时交流新经验的协定。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把经验马上介绍给竞赛对手,他们上半年争到的领先地位就保持不住。如果要争第一,对这项技术就得“保密”。这时,车间领导没有为自己的得失考虑,而是认为兄弟工厂能早些采用这项新工艺,就可以给国家多生产一些药品,便毫不犹豫地把这项经验无保留地介绍给上海和南京的兄弟厂。
这项经验介绍出去之后,引起了少数干部的不同看法。不久,他们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到上海第二制药厂去学习经验。去的人一到上海,就发现上海厂为采用这项新工艺在忙着改进设备,看样子要比他们先用到生产上去。他们还看到,过去一直比人家好的脱氯工序,已经被人家迎头赶上了。这时,有些人很着急,感到第一保不住了。用带队干部的话来说:人家大部分工序的收得率都上去了,咱们要把自己的经验都讲出去,今后就没有招对付他们了。因此去学习的环合工序工人,把他们的经验表演给人家看了之后,带队的负责人对他说:你这人不精明,人家的还没学到手,却把自己的全倒了出去。
带队人的这一批评,引起了同去上海学习的人们的不满。他们回来后向车间领导如实地反映了这个情况。
这个车间的党支部经过研究,认为这是资产阶级锦标主义思想在作怪,如不批判,势必腐蚀工人阶级的思想,影响比学赶帮竞赛的健康发展。他们在工厂党委领导下,组织车间职工代表和干部座谈讨论。通过讨论,大家都提高了思想认识,许多人认为:我们比的是看谁对国家贡献大,争的是为国家多生产药品,绝不是什么第一第二的空名,如果不择手段地争第一,就跑到歪道上去了。工人宋德余在讨论会上说:我们给人家表演一次经验,有人就认为露了招,我看这里有个私心眼。他说,这是一心想压倒人家,生怕人家比自己好,简直象是资本主义的竞争,忘了我们都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环合大组组长张奎祥说,这种资产阶级思想,不仅影响大家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还会腐蚀我们工人阶级的思想。有的人认为,不管是谁创造的经验,都是国家的财富,不是私人的资本,把经验介绍给别人,多给国家创造了财富,比自己垄断起来争到第一要光荣得多。
在这场争论结束的时候,上海第二制药厂的磺胺嘧啶的总收得率已经超过了这个车间百分之零点八三。这个车间职工通过讨论,批判了争第一的锦标主义思想后,更激发了争上游的革命干劲,十月中旬检修一完,就改进和增添了一部分设备,把新工艺用上了。全车间职工奋斗了一个月,磺胺嘧啶的总收得率虽然没赶上上海第二制药厂,却比上个月提高了百分之三点六七。他们在总结十一月份工作时,发现脱氯工序增加锌泥比例的试验很成功,如果运用到生产上去,还能进一步提高这道工序的半成品收得率。当时,尽管这道工序的半成品收得率,只比上海第二制药厂高百分之零点一三,他们还是继续把这一经验介绍给了竞赛对手,为这场争论做出了正确的结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