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出门一趟眼界大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04
第2版()
专栏:

出门一趟眼界大开
过去坐在办公室里批公文、看表报,不了解市场情况。看到报表上的数字大了,就以为商品多了。因此,当工业部门掀起生产高潮,要求商业部门多收购商品的时候,心里就很犹豫,担心收购多了,卖不出去。最近到外边走了一趟,眼界大开,看到城乡市场一片繁荣景象,思想上的疑虑消除了,对促进工业生产新高潮的决心和信心也大了。
二月中旬,我去武汉参加湖北省三类物资交流会,我接触了许多来自农村、城市的商业工作人员,又开了一次营业员座谈会。通过他们了解到不少城乡市场繁荣的情况,眼界大开。我过去思想上的一些疑虑消除了,对促进工业生产新高潮的决心和信心也更大了。
前一时期,我们上海百货采购供应站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商品经营上存在着怕积压不怕脱销的思想。因此,当工业部门掀起生产新高潮,要求我们多收购商品的时候,心里就很犹豫,担心收购多了,卖不出去。有些商品,工业部门想增产,我们想维持去年水平,甚至还想减产。这种精神状态同工业增产形势挂不上钩。
现在看来,这种怕东西多的思想,同我的思想方法不全面,工作作风不深入有很大关系。平时,我只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批公文,看报表,很少深入到工农群众当中去调查研究他们的需要。所以,看到报表上的数字大了,仓库里的东西多了,就以为是商品多了。其实,是不是真的多了,多的原因又在哪里?自己心里并不清楚。
商品是真的太多了吗?湖北省的这次交流会,给了我很大启发。有些过去我们认为难销、积压的商品,拿到会上交流,销路很好。例如,“上海”、“五洲”、“白猫”牌合成洗衣粉,一下就销出二百四十四吨,库存全部拿出来也不够供应。有些地区的商业工作人员还向我们介绍了农村市场的需要情况。一个生产大队的一百三十五户贫农、下中农社员中,竟有七十多户人家准备添置热水瓶,搪瓷器皿。这使我认识到,如果站在上海,眼看全国,仓库里这么点东西哪能说是已经多了呢?
有些商品,表面看好象是多了,实际上这里还有一个花色品种对路的问题。我们曾经邀请几位武汉市的百货店营业员座谈。他们反映了当地消费者对上海产品的不少意见和要求。上海运去的布胶鞋,数量确实不算少,但是,青年运动员穿的长统球鞋多,劳动人民、一般干部喜爱的短帮球鞋、轻便鞋少。上海生产的香脂、雪花膏,散装和小号的较受欢迎,大号的就不好销。这是因为消费者讲究经济实惠,而我们供应的香脂、雪花膏,小号和散装的却不多。再拿面盆来说,据武汉市友好商场今年一月份的统计,花面盆占销售量的百分之七十七,素色面盆只占百分之二十三。结果花的不足,素的积压。可见,不少商品所以销路不好,并非市场不要,而是货不对路。过去我们却不作具体分析,盲目地喊多。
到外面走一趟,使我认识到,把生意做活,首先要思想上活,要正确看待商品“多”和“少”的问题。这次,我在湖北物资交流会上看到城乡市场购买潜力这么大,回来信心倍增,感到商业部门在促进工业生产发展上,的确大有可为,也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最近我们发动全站职工,认真研究了每一种商品的收购、销售、库存情况,凡是市场需要和能够打开销路的商品,以及应当合理增加储备的商品,都准备根据增产的可能扩大收购。经过初步排队,在全站经营的一百六十四类商品中,初步打算扩大今年采购计划的有近一百类商品。部分商品因为其他地区生产迅速发展,要货减少和市场消费变化等因素,准备建议工业部门适当调整生产,改产市场适销的品种。
当前的形势,是一个大好的形势,也是一个逼人的形势,对我们商业工作干部来说,要求是更高了。我决心改变过去坐办公室的习惯,用更多的时间到工厂参加劳动,到商店参加售货,了解产销情况,做好商业工作,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
中国百货公司上海百货采购供应站经理 刘春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