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女英雄形象——阿庆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05
第6版()
专栏:剧评

女英雄形象——阿庆嫂
北京人民印刷厂工人 仝玲 周景林
看了北京京剧团演出的《沙家浜》,又读了人民日报刊载的修改后的剧本,我们深深地被错综复杂、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和鲜明的人物性格所感染。的确,《沙家浜》是一出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的好戏。它通过我党地下女联络员阿庆嫂掩护新四军十八名伤病员,和敌人展开的迂回曲折的斗争故事,突出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如何遵循毛主席的“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的军事思想,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剧作者运用凝练的笔墨塑造了具有革命胆识、高瞻远瞩的指导员郭建光,塑造了机智勇敢、沉着应付敌人和与同志骨肉相连的地下女联络员阿庆嫂,以及对待革命无限忠诚的沙奶奶和七龙等英雄人物形象。全剧洋溢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人看到革命斗争的辉煌远景。
在整出戏中,阿庆嫂和郭建光一样是剧作者着力刻划的英雄形象。她以开茶馆为公开职业,进行着艰险的革命斗争活动:新四军撤离沙家浜时留下的伤病员,由她安置休养;日寇“扫荡”沙家浜时,她负责把伤病员护送到芦荡深处隐藏;县委指示由她联络传达;敌人活动的情报由她向外传递。她的每一行动都和革命活动紧紧相连,她的成功与否都关系到革命同志的安危。
日寇“扫荡”了沙家浜不久,匪首胡传葵、刁德一就接踵而来。以阿庆嫂和郭指导员以及革命群众为一方的革命力量和以胡、刁所代表的日、汪、蒋相勾结的反动势力为另一方,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是处心积虑企图扼杀革命力量,另一方则是千方百计保护革命的火种。阿庆嫂始终处在敌我矛盾的中心,同时也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展示了她的机智、勇敢和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精神。她和敌人直接斗争的第一个回合是在第四场“智斗”。当匪司令胡传葵和匪参谋长刁德一来到沙家浜搜查伤病员的时候,阿庆嫂面临着两个凶恶的敌人:一个是粗鲁、野蛮、无知,然而又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胡传葵;另一个则是阴险、狡诈、反动透顶的地头蛇刁德一。剧中将这两个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刁德一从他和阿庆嫂第一次的接触中,就看出了“这个女人不寻常”,“她态度不卑又不亢”,对阿庆嫂产生怀疑。面对着这个对手,阿庆嫂也作好了思想准备,她懂得“必须察颜观色把他防”,并且巧妙地利用草包胡传葵作挡风的墙,来掩护自己;她还善于抓住敌人内部的矛盾来为自己的斗争服务。如刁德一从阿庆嫂救过胡传葵的事,旁敲侧击地指出阿庆嫂在沙家浜藏着新四军伤病员时,阿庆嫂这样说:“噢,听刁参谋长这个意思,新四军的伤病员是我给藏起来啦。这真是听话听声,锣鼓听音。照这么看,胡司令,我当初不该救您哪?倒落下话柄啦!”她又泰然自若地让匪司令搜查她的茶馆!这一反击,打得既准又狠,既挑拨了敌人的不和,又改变了自己被盘问的不利地位为有利地位,变被动为主动。
敌人决不甘心失败,在第六场“授计”中,阿庆嫂又和敌人展开了第二个回合的斗争。狡猾的刁德一通过上一次的失败,对阿庆嫂更不放心了,他和胡传葵每天都在春来茶馆打牌,借以察看阿庆嫂的动静,切断她同新四军和群众的联系;又扣住了所有的渔船,妄图困死我们的伤病员。正在这危急的时刻,县委委员陈天民化装成大夫来到了春来茶馆。阿庆嫂根据胡传葵爱听奉承话的弱点,巧妙地达到了让陈天民给七龙“看病”的目的,运用暗语完成了同县委联系的任务。接着又假装向湖中泼水,使七龙借泼水的响声跳水偷船,安全地把伤员转移到红石乡。两个回合的交手,刁德一都失败了,可是他并不干休,他从接连发生的几起事情上,更怀疑阿庆嫂有问题。在第三个回合交手时,刁德一的手段就更毒辣,“审沙”一场以审问沙奶奶为名让阿庆嫂当堂旁坐,实际就是指桑问槐,想从沙奶奶的口中找到背后的支持人,也想从阿庆嫂的神色上判定她的身份。这时矛盾达到了高潮。这时的阿庆嫂,仪表从容,没动一点声色。甚至当敌人让她去劝劝沙奶奶时,她还说了一些双关语,使敌人看不出破绽,又鼓舞了沙奶奶的斗争意志。后来还给胡传葵出主意:“押沙奶奶引新四军上钩”,保住了沙奶奶的生命;紧接着敌人假释放沙奶奶,阿庆嫂又将计就计,在送沙奶奶回家的路上,假装同沙“打起来了”,进一步取得了胡传葵的信任。这一切,都表现了阿庆嫂高度的斗争艺术和斗争的策略性。
剧本修改后,既强调了武装斗争的作用,又加强了阿庆嫂利用敌人内部矛盾以打击敌人的策略思想。这样,也就消除了原剧过分突出阿庆嫂个人作用的传奇色彩,把这个女英雄形象放在武装斗争和集体力量之中,塑造得更有现实意义和更鲜明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