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记小营村青年在生产劳动中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06
第3版()
专栏:

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记小营村青年在生产劳动中的先进事迹
龚左
编者按:这篇报道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反映了北京郊区通县小营村的社员和青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在集体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表现了高尚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和先集体后个人的共产主义思想风格。这篇报道体现了党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威力,反映了我国农村的大好形势。
在群众觉悟很高、干劲很足的情况下,这个大队和各个生产队的干部,热情支持,冷静分析,坚持贯彻党的政策。他们说得好:“社员越是不计报酬,我们越要注意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社员干劲越足,我们越要注意劳逸结合。”队干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社员的集体生产积极性结合起来,保证了小营大队的生产高潮蓬勃地向前发展。
类似小营村的情况,各地农村都有。我们希望在这些地方蹲点工作的同志,也能把它写出来,寄给我们,在报纸上发表,借以交流情况,互相鼓舞,互相促进,争取今年获得更好的收成,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下面报道的一些事迹,发生在北京市通县徐辛庄公社小营大队。最近,这里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员的思想、精神面貌,人和人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阶级觉悟普遍提高,他们的行为,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火花。“工分,工分,是命根”的落后说法,在群众中已经成为笑话,大家都说:“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才是命根。”好人好事成批地出现,就象满山怒放的鲜花。
一、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和风格大放光芒
春节后,二队女共青团员周淑芬等青年,向队里要求干最艰巨的活——平堤。以前,平堤也是包工活,大家都用小筐挑土。现在不同了,干起活来,筐大,土装得满,人跑得快,虽然还是穿棉衣的季节,但人人都满头大汗。过去,女青年不干推车的活,现在她们向男青年学起推车来。一天下工后,女青年胡振英还独自留在地里学推车,大家劝她早点回家,她认真地说:“我今天要坚决学会它,不学会我不回家。”青年们的干劲感染了许多社员。
由于二队青年的冲天干劲,过去要干三天的活,现在一天就干完了。活虽多干了,但谁也不提出要增加工分。
四队青年听说队里有一百亩地缺肥,就在队的统一领导下,自动组织了积肥小组,他们起早贪黑利用休息时间捞河泥、拾粪。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个积肥小组拾了九方粪,捐献给生产队。
过去,二队每天给跟车的劳力多记半分,要他们顺便把拉车的牲口的粪拾起来,但没有人愿干。现在,不记分,跟车的都主动地拾粪,送交给生产队。一些爱拾粪的老头感叹地说:“现在在大路上拾不着粪了呵!”
三队女青年、贫农社员高桂芝在钢磨干活,工作时间长,活又累,队上每天给定八分(过去传统是十分)。她主动向生产领导小组提出把自己每天的八分降为五至六分。她说:“要是在运动以前,自己要求降低工分,我才不做那样的‘傻事’呢!多给分还不要?不给还惦着多挣点呢!比如,去年我也在钢磨干活,每天给记十分,这已经很高了,偶尔有一次晚下工,还要加班分。经过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的思想觉悟提高了,我想,社员们一天在地里忙忙碌碌劳动,只能挣五六分。我一天要八分就不合理,只要不误晚上参加学习,晚点下工不要紧,多为社员的幸福出点力没有什么。如果干一点就讲价钱,计较个人得失,就不能算一个好的无产阶级战士。在战争年代里,多少革命先烈为我们能过幸福生活英勇牺牲了,我净考虑个人的得失,对不起牺牲的烈士。”
三队贫农青年高巨和另外两名社员负责夜间运输豆叶的工作,每人每夜得十分。干了一夜后,高巨觉得这件工作只要两人干就行了,这样可以为队里节省一个劳力,于是他主动提出自己不去了,让那两名社员去。为了集体的利益,他放弃了这份“肥差事”。
四队新入团的青年梁士俭,为人忠厚、心眼直,人都叫他梁“傻子”。他负责喂队里的猪,每天天蒙蒙亮就爬起来上猪场,抢做其他饲养员的工作,主动烧火,温猪食。有一次不小心烧了袄袖,遭到母亲的埋怨,说他多管闲事。梁士俭笑着回答说:“妈!您连这一点亏都吃不了还行?”
过去,二队有三个喂猪的饲养员,其中有两个女青年常闹思想问题,说养猪这活又累又脏,没出息,几次提出另换人。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她们的觉悟提高了,不仅接受了其他队饲养员的挑战,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还主动提出减少一个人。减员后,四十八头猪,就由一个女青年和一个看场的老头(顺带管管猪)喂养。这样,留下的女青年周淑兰除了烧猪食、喂猪、清扫猪圈外,每天要挑十八担水。现在,同一个周淑兰毫无怨言地担负了全部猪的喂养工作。
二、先集体,后个人,热爱社队,形成风尚
以往,在场院选花生种,边选边吃是多年的“常规”。有的不仅吃,还往口袋里装。今年选花生种,五个队毫无例外地没有人吃一粒种子。四队社员陆坦在总结自己运动以来的思想时说,有一天他在场院摇煤球,休息时,很想吃花生,他问选种的一个七八岁的女孩:“这么好吃的花生仁,怎么不吃?”女孩回答说:“我不吃。”陆说:“不碍的,我给你瞧着。”女孩还是摇摇头不肯吃。陆坦看看周围没有一个人吃,也就打消了想吃花生的念头。由于群众的这种高度自觉,今年各队选剩的花生种和芝麻种按人口分给了社员,这是过去没有过的事。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前,各家的大粪历来用在自留地上,从来不往队上投。今年不同了,大家都踊跃向队上投人粪。他们说大河没水小河干,不能光顾那块自留地。一队女青年曹玉英不但把自己家的大粪投了,而且还动员社员吕中山投了粪。一队老贫农曹德瑞老大爷还有点舍不得投粪,他说:“只要有一户不投,我也不投”,他女儿曹玉珍耐心地向父亲解释“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的道理,她说:“咱家的粪要是留给自己用,自留地打的粮食再多也不够咱家一个月的口粮,要是集体肥料足了,增产多了,咱家分的粮食要多得多,还愁没吃没穿吗?”这样,终于把曹大爷给说服了。三队贫农齐贵,不但挨家挨户去掏粪,而且还宣传和动员社员自动投肥。
往年,社员用换下的陈炕坯砌房,不愿给小队作肥料。今年,各队都在准备土坯,好拆炕积肥。
二队贫农王玉芹院里有一堆冻了的黄土,生产队派人到她家起粪时,未注意把这堆黄土埋在粪里了,在量粪方时,王玉芹主动提醒粪堆里埋有黄土,并要求扣除多量的一方粪的工分。
四队新上任的青年保管陆宗政,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他看到地上撒了粮食,硬是一粒一粒捡起来,队上的麻袋破了,他深夜一点钟还在一针针地缝补。
三队的部分社员在大堤平土,干得正欢的时候,一辆车的车轴坏了。怎么办?只有赶紧上徐辛庄去买。女青年周小荣自告奋勇说:“我去。”这时已是晌午,地里干活的人都陆续收工回家了。周小荣从队上拿了钱,饿着肚子,往返六里地,很快从徐辛庄供销社买回新车轴,保证了下午平堤的顺利进行。
四队十六岁的青年王文兴在收工后,主动留在场院收拾工具。他把大车上的黑泥擦干净,把粪帘子板用铁丝拴好,把铁锨擦得明光净亮,然后又忙着和青年民兵们一同去巡逻,直到晚上九点才回家吃饭。
三、学习毛主席著作,争当雷锋式的共产主义战士
本村社会主义文化俱乐部阅览室内的十几套两卷本《毛泽东著作选读》早已借出。“九评”和胡耀邦同志在团的九大的报告也是社员爱看的书。青年们在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后,广泛开展了大学雷锋的活动。他们暗暗地帮助军烈属、五保户以及其他没有劳力的老人挑水、扫院和推碾。四队青年王文兴偷偷给七十岁的王海大爷挑水,水缸里的水只要用去一点,他马上就给补满。三队青年张殿华主动到田淑芳大妈家帮忙挑水。田大妈感动地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后,孩子们都变了,张殿华知道我家里没人,眼神又瞅不见,就给我挑水,这孩子多好啊!”
四队新团员梁士俭的哥哥在北京某机关工作。小梁进城探望哥哥,看见机关食堂的墙上贴着许多毛主席的语录,掏出小笔记本就抄,哥哥见他很好学,送给他一本《毛主席语录》。这本语录成了小梁最心爱的书。在猪场上,你经常能看见一个系着围裙的男青年埋头读主席的书,晚上看守猪场,往往学习主席著作至深夜。小梁虽然文化水平低,但学习能联系实际,改造思想,他说:“我愿做个雷锋式的傻子,不怕吃苦,不怕吃亏!”
以上报道的这些事迹,只是小营大队社员中间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一部分。他们采取了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这个大队和各生产队的领导人说:“第一,社员越是不计报酬,我们越要注意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第二,社员干劲越足,我们越要注意劳逸结合。”既有社员的共产主义风格,又有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物质保证,既有社员的冲天干劲,又有领导上劳逸结合的安排,这就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小营大队的生产高潮正在蓬勃地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