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培根和洛克的形而上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07
第5版()
专栏:

培根和洛克的形而上学
齐力
毛主席说:“在欧洲,资产阶级初期的唯物论,也是形而上学的。”(《矛盾论》)欧洲资产阶级唯物论的这种形而上学,最早是和培根、洛克的名字联系着的。
培根(一五六一——一六二六)和洛克(一六三二——一七○四)都是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创立了资产阶级的唯物论,但也带来了形而上学。洛克在论证培根的认识论原则时,加深了他的形而上学错误。
作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培根和洛克的唯物论,都是在反对中世纪封建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经院哲学是封建主义的神学世界观,它完全脱离实际,要人轻视自然、轻视现实世界,只是玩弄烦琐的论证,来证明基督教义。培根嘲笑它们是“不能生育的修女”。培根主张人应当作自然的主人,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认识自然,揭明自然事物的原因,从而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在他看来,人要认识自然,就必须始终和自然保持联系,紧紧依靠人的感觉经验,人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人的感觉经验。这样,培根便在近代哲学史上最先提出了唯物论的基本原则,成了近代资产阶级唯物论的真正始祖。
但是,培根用来研究自然、说明自然的方法,却是形而上学的。在他看来,自然的一切事物不管它们如何复杂,最后都可以分解为一些简单性质,如轻、重、冷、热、颜色、生长、可感觉的等等。自然万物不外就是这些简单性质的各种组合。他认为,在这些简单性质中潜藏着产生这些性质的原因,他称之为“形式”。形式和性质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有一定的形式,就必然出现一定的性质,形式是决定性质的基础。培根认为,形式是“为数不多的”、“永恒的和不变的”。人们要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就必须研究这些简单的性质,发现它们的形式。发现了这些形式之后,人们就能够把某种形式加在另外的物体上,改变这一物体的性质,从而获得人们所预期的物体。如果能够找到黄金的“形式”,人们就可以把别的东西变成黄金。所以,他认为,只要人们认识了形式,就可以成为自然的主人。
培根提出,要找寻这些“永恒的不变的形式”,必须用在实验帮助下的经验归纳法来解剖和分析事物。什么是经验归纳法呢?他认为,经验归纳法是从经验导出和形成公理的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实验搜集有关的充分的材料,第二步是通过一些“例证表”来对这些材料进行比较整理,第三步就是真正的归纳。所谓真正的归纳,依据培根的说法,它的首要工作就是把那些和正在研究着的形式无关的性质排除出去。他认为,这样,剩下来的就将是“一个肯定的、坚固的、真实的和定义明确的形式”。他举的例子,譬如把具有热这种性质的事物以及与之相似的事物搜集在一起,经过反复比较,把那些与热性质无关的因素排除出去,最后就能得出结论:某种形态的分子运动是热性质的固定不变的形式。
洛克把培根提出的这种认识自然、认识事物的方法运用到认识论。培根认为找到事物的简单性质和形式就能认识和制造该事物,洛克则认为找到构成人们知识的简单观念,也就能说明人类的全部知识。
洛克把构成人的知识的观念分为两类,即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一些最基本的、不能再分解为其它观念的观念,譬如人摸到冰块而感到的冷和硬的观念等。这些简单观念是构成人的知识的材料和基础。复杂观念,例如实体、关系,不外是人的心灵把简单观念相加或相减而已。在洛克看来,人类知识就是这样构成的。
培根和洛克的这种形而上学的主要特点,首先就在于他们企图在自然和人的认识中找寻出一种永恒不变的简单要素,而把自然和人的全部知识都当作是这些简单要素的机械加减。这样,他们就把自己所研究的对象完全看作是绝对的、静止的、孤立的、不变的东西了。
其次,为了寻求他们所设想的简单要素,他们又采取了一种片面的分析法。这种分析法是一种把事物加以支离破碎的割裂的方法。他们把分析和综合截然割裂开来,只是片面强调对感觉经验材料进行分解,完全否定了在实践基础上所产生的理性的能动的综合作用。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家黑格尔曾经对他们的这种分析法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他用一些生动的例子嘲笑他们说:“譬如,一个化学家取一块肉放在他的蒸馏器上,加以多方的割裂分解,于是告诉人说,这块肉是氧、氮、氢等元素所构成。但这些抽象的元素已经不复是肉了。……用分析方法来研究对象就好象剥葱一样,将葱皮一层又一层地剥掉,但原葱已不在了。”(《小逻辑》第四一二——四一三页)黑格尔这里并不是根本否定分析的作用,而只是指出不要综合的片面的分析必然把对象看作孤立、静止的东西,从而使得活生生的事物失去了它本来的面目。培根和洛克的错误也正在这里。
培根和洛克的这种形而上学思想是和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联系着的。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还处在萌芽的时期,近代实验的自然科学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开始发展了,但还处在搜集材料的阶段,在自然科学中统治着的是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是把对象和现象分解开来加以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得科学家们把自然的各个领域,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动物界和植物界以及它们的各个品种,都看作是彼此隔离的、各自孤立的;而在各个领域内,他们又不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研究每个对象和现象,而是把它们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只是就它们的现有形态加以剖析。这样,在当时的科学界便养成了一种孤立、静止地研究自然事物的习惯和方法。恩格斯说:“这种思想方法,由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移植到哲学上,它造成了近几世纪来特有的局限性——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反杜林论》第一九页,按德文本校改)
他们的形而上学更具体地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特点。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是和新贵族结成同盟来反对封建主义的,这一次革命因为远离了人民群众,进行得很不彻底,它是以一六八八年资产阶级和贵族妥协而告终的。培根和洛克的形而上学就是这种资产阶级妥协的表现。
培根的唯物论本来是反对封建主义的经院哲学的,但是他的形而上学却明显地表现了他对经院哲学的让步,使他不能把唯物论贯彻到底。他坚持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可是这种“形式”是从哪里来的呢?他的形而上学观点不能解释这个问题,他不得不承认形式是上帝“所给予的和创造的”。
培根的唯物论,以反对经院哲学,提倡研究自然、认识自然开始;而他的形而上学,则使得他以承认上帝,并与宗教迷信的东西相妥协而告终。
洛克的形而上学,也同样使得他的唯物论不能贯彻到底,处处表现出对唯心论的妥协和让步。当他把形而上学的分析法应用来考察观念的来源时,他把外部感觉和心灵的内在活动机械地对立起来,一方面承认外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是我们“具有大部分观念的”“巨大的源泉”,坚持了唯物论的感觉论;另一方面又说心灵独立进行内部反省,也可以得到另外一些简单观念,这样,又为唯心论打开了后门。当他进一步分析来自外部感觉的那些简单观念时,他又机械地分出了第一性质的观念(事物的机械特性,如广延、形状、大小等性质的观念)和第二性质的观念(关于色、声、香、味等性质的观念)。他认为第一性质的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实在性质的反映,这里他又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然而,他却认为第二性质的观念虽然来自外物的力的刺激,但却没有客观的内容,不是外物性质的反映,这样又很容易地导致了后来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最后,当洛克用这种形而上学观点将事物的属性和本质对立起来时,他又认为人们只能通过感觉而认识事物外部的属性,而不承认通过人的理性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这样,他就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了。他断言有一个支持各种性质的实体,它是我们不能感觉到的,所以是永远不能认识的。
培根和洛克的形而上学,对于以后哲学和科学的发展都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当英国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并转入反动时,贝克莱和休谟便利用了洛克哲学中形而上学所造成的那些不彻底性,把它转化为彻底的主观唯心论,并且对唯物论进行了疯狂的攻击。他们断言,既然洛克已经向人们揭明事物的第二性的质是主观的东西,那么,同样也应该承认第一性的质也是主观的,因为它们是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不可分的。再则,他们断言,既然洛克已经宣布实体是不可认识的,因此除了可感知的性质的观念外,就不可能再有什么抽象的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贝克莱竟大肆吹嘘他们把作为唯物论基石的物质彻底从哲学中“清除”出去了。不难看出,片面的经验论如果形而上学地发展下去,必然会转化为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
在形而上学方法的支配下,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大大地受到了阻碍。科学家们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固定不变的,好象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只要它一旦存在,就始终是那个样子。这种保守的自然观,妨碍了科学家的创造性,使得他们在说明自然的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最后只有求助于上帝。恩格斯曾指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它到处从外面寻找和觅得从自然界本身所不能说明的推动力来做最后的原因”(《自然辩证法》第八页)。
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矛盾论》)彻底揭露资产阶级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将有助于我们认清这种思想方法的实质和危害,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