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做产品设计工作的革命促进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08
第2版()
专栏:

做产品设计工作的革命促进派
沈鸿
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怎样提高我国的技术,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其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是: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
从无到有,我们基本解决了,现在就是要从有到好到多,所以还要革命
建国以来,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是非常伟大的。十五年达到这样的水平是不简单的。因为我们过去太落后了。什么东西都要买外国的,连钉子也叫洋钉。机床、汽车等都依靠外国进口。现在,各种新式机床、汽车、飞机、大炮直至原子弹,我们都能自己制造。我们的成绩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我们的建设速度为任何时代所不及。
但是,我们到底是什么水平呢?什么叫水平?水平不能只看个别的尖子,而是大体的平度。所以,水平不能从个别产品来看。最少要看一个企业,看其生产能力的大小。从经济上要看劳动生产率,看每个产品的单位成本;从质量上要看每个产品质量的高低、性能的好坏、寿命的长短。所以,水平要从技术经济等各方面来看,赶世界先进水平也要全面的赶。从这一点看,我们的水平还不够高。最大的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低,工业的装备落后。
我们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比,确实还有差距。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看,这是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阶段。年纪比较大的人都知道,几十年前,一提东洋货,就是质量不好的,好的东西就叫西洋货。其实,西洋货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就是好的也经过了一段不好的阶段。大家可以看一看《西门子传》(一八一六年至一八九二年),他就承认当时德国的产品质量不好,曾经冒充过英国货。这说明,任何事物,都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阶段。经过十五年,我们从无到有基本上解决了。但拿世界先进水平比,要看到我们的落后。现在就是要从有到好到多。这个过程还比较难。所以,还要革命。如果主观努力,这个过程可以缩短,如果听之任之,就要长一些。
要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自己搞设计。设计就是想办法
要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自己搞设计。有些人一提搞设计就一定要依靠外国的资料,进口的样机。这不叫设计,而是“抄计”。搞出来的东西,永远是三等货。因为人家也在不断进步,你照抄了样机,人家已经出来了第二个;等你试制出来了,人家第三个又出来了。这种搞法必然落在后面。买样机,只能用来增加知识,了解人家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要开辟自己的道路,尽是照抄、照搬是不行的。
什么叫设计?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想办法。把设计看成是了不起的事情,神秘化起来,迷信起来,是没有道理的。设计二字看起来很吓人。计,好象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行,羽毛扇一摇,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过去上海人把设计叫“打样”,认为打样很了不起。其实,办法谁都可以想。第一次可能想得不好,第二次就会好,第三次会更好。设计人员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我们的迷信从何而来?迷信就是对客观规律没有认识。过去被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整了一通;解放后,请人帮助我们建设,吃了一些“现成”饭。因此,养成了一种心理,凡是加上洋字就高明了起来,洋字的都好,自己的就土里土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请了不少专家,当我们的老师,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离了老师就不行了,这不能算是好学生。应该说,学生要比老师好。自谦是好的,如果自卑起来,就变成了奴隶。例如机床漏油问题,在某些国家也没有解决,就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我们的设计制造人员也解决不了。可是,大庆油田机修厂,他们把机床搞成不漏油了,改得很好。道理很简单,不要只相信别人了不起,要相信自己也有本领改造。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敢想,敢干,敢同任何技术难题较量
有些现代技术上的尖子,尽管构造十分复杂精密,但总是人造出来的。既然别人能设计制造出来,我们就一定能够认识它、掌握它。这就是说设计制造人员要敢于闯,敢于和任何技术难题较量。拿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来说吧。其实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缸大一些,柱子粗一些就是了。这台机器在当时上海的条件下,按通常的办法,是制造不出来的。因为,当时还没有条件搞大铸件、大锻件,没有大机床加工,也没有大设计师。但是,只要按照毛泽东思想办事,既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又有依靠群众,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就可以搞成功。
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来了几个外国专家,他们看了我们的办法直摇头。说根本不行,甚至要打保单。我们说先不要打保单,如果有人打保单说行怎么办?他们问世界上哪有这样干的?我们说,世界上没有的事太多了,为什么就不能干?他们不晓得世界上第一个大机器,都是用小机器干出来的。从这件事我更感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得自己会干。这些人是机械唯物论者。他们没有人的因素第一这个观点,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我们坚持人的因素第一,在客观条件的限度内,能动地把这台机器做成了。如果是物的因素第一,那是做不成的。要是听信了那几位机械唯物论者的意见,就没有这台水压机了。
依靠群众,听打铁人的话。勇于实践,不要怕犯错误。失败是成功之母
一万二千吨水压机说简单也不简单。我们这批从来没有设计过大水压机的人员,怎么能设计出来呢?一条是设计人员要依靠群众,向工人学习,听打铁人的话。江南造船厂有很多会打铁的人,能工巧匠多,他们都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水压机下梁的焊接件重二百六十吨,在一九六○年世界上恐怕还没有焊接这么大的。这个办法不是设计室的人想出来的,而是江南造船厂的同志提出来的。再一条就是运用《实践论》,做模型,反复进行试验研究。第一次是用纸板做的模型;第二次做的是木头的模型;第三次做的是一千二百吨试验水压机;第四次做的是一百二十吨小机器;最后才是一万二千吨的大机器。我们每一次实验结果都为下一次设计提供了数据。这样在不断实践中,改正了不少错误,从而提高了质量,使这台机器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
这台机器是不是尽善尽美呢?不是。还是有毛病。如横梁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应力集中过大。我们也知道应力集中的害处,可是在这里偏偏犯了这个毛病,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思想上还有片面性,片面强调了降低厂房高度所造成的。我们认为,一个人要干工作,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大小多少之分。因此,犯错误不值得大惊小怪。失败是成功之母。对技术人员犯错误要有分析。如果是工作吊儿郎当犯了错误,那就要批评;如果他认真工作,即使犯了错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对待不认识的事物不可能不犯些错误。问题是要找出发生错误的原因,以便接受教训,使下次工作得更好。
“四个到现场”和“七事一贯制”的办法,是多快好省发展我国生产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个到现场”(实验到现场、制造到现场、安装到现场、使用到现场)和“七事一贯制”(研究、试验、设计、制造、检验、安装、使用)的办法,是多快好省发展我国生产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凡是搞重大的新产品,新技术,设计人员必须从头到尾亲自参加实践,一竿子负责到底,反对形而上学的机械分工。现在许多试验研究和设计是脱节的。设计的人画出图交给制造部门按图施工就算完事了,至于能不能造,造出的东西寿命长不长,都不管了。安装的时候,设计人员也不知道。这种现象是不好的。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的只干一件事。设计人员应该明确认识到正确的设计只能从实践中来。发出设计图纸,只是由物质到精神,只是提出了个图纸方案,而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制造、使用,把精神变成物质,从实践来检验设计是否正确,然后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这样设计任务才算全部完成,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产品设计水平。
设计有两个意思:一是小范围的,就是计算和画图;一是大范围的,就是考虑前面说的七件事。我们认为这七件事有道理,可以避免分工过细、缺乏综合平衡的毛病。分工与综合有统一性,例如,有一个工厂从国外进口了一台水压机,它的润滑系统是很糟糕的。加油是从工作台开个窟窿,往里面倒油,工作台上的铁屑也随之流了进去。这同设计机构层次太多、分工过细有很大关系,设计机器的不管机器的润滑是不行的。这个国家的机器过去是很有名,现在因为受了形而上学的影响,产品质量下降了。人的分工过细,就会变得没有本事,“成为分工的奴隶”,从人的因素第一观点来看,这是最大的危害。
分工过细就会使人变得片面化,对于培养人才来说是不利的。人如果不让他继续提高,就要萎缩。当然,在开始学习时应该专一些,以后要逐渐扩大领域。在专的基础上要博,博了才能更精。不博不能精,不精不能博。“七事一贯”论是针对分工过细提出的。当然,一个人什么都干也是不行的。
每一个制造厂都应该建立设计机构,人少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组织起来力量大
设计机构有大有小,有几百人的,有几个人的。应该每个工厂都有,大厂多一些,小厂少一些。有人觉得人少事多难办,我看人少不一定不能做事情。三、五个人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在延安时,二百多人的工厂,什么都有,是“小而全”。设计科五个人也做了不少事,而且是成套供应。什么小化学厂、炮弹厂、子弹厂、枪厂、修械厂都有。
设计机构不能光关起门来一个单位干,要组织起来。一方为主,多方协作。如搞化工设备设计的和化工部结合起来,搞石油设备设计的和石油部结合起来,搞冶金设备设计的和冶金部结合起来,力量就大得多了。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产品设计工作的革命促进派。如果做到了、做好了这一点,我们的新产品、更新的产品,将会迅速地创造出来,我们对于国家建设,就一定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就一定能够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技术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