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普及农村教育的好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10
第3版()
专栏:

普及农村教育的好制度
我们庄河县的小学,一九六三年已发展到二百八十九所,在校学生七万多人,比解放前增长三倍多。但据一九六四新学年招生之前的统计,校外仍有将近半数学龄儿童不能入学,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贫农下中农子女。上述情况说明,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普及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是由于我们过去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看不到群众的办学要求和办学的潜力,只重视国家办学的一条腿,只办全日制一种形式的学校,不能适应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普及教育,全由国家包起来是负担不起的,同时,只实行一种教育制度、办一种形式的学校,也不能照顾到所有群众的学习要求。
一九六三年,我们根据群众的要求,试办了多种形式的耕读小学,如半日班,早、午、晚班,还有一揽子班或包教保学等学习形式。一九六四年,我们县除了公办学校招了两万零三百多名儿童入学外,还发动群众,办了一千二百六十二个耕读班,吸收两万七千多名儿童参加学习,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一九六三年的百分之五十一点九,上升到百分之七十八点九。
这些耕读小学学生,如果完全由公办全日制学校招生来解决,就需要增加六百一十一个班(每班按四十五人计算),国家每年就需要增拨教育经费五十四万九千九百元(按每班九百元计算),平均每人需要二十元;而我们全县的中小学教育经费,现在国家每年只能拨给二百多万元。我们一个县每年就需要增拨这么多教育经费,一个省,甚至全国,那数字就更大了。因此,目前完全依靠国家办学还是不可能的。
办耕读小学,情况就不同了,这种学校办学经费开支很少。根据我们在黑岛公社的调查,由于耕读小学因陋就简,勤工俭学,大部分耕读小学的学生,国家不花一个钱,小部分学生,国家补助很少一点钱就够了。因此,培养一个公办学校学生的费用,就可以培养三个、四个甚至更多耕读学校的学生。
所以,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大办耕读小学,既普及了小学教育,又减轻了国家和学生家庭的负担,是多快好省地普及教育的重要途径。
辽宁省庄河县文教局 金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