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蔡德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改革教学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10
第6版()
专栏:

蔡德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改革教学的经验
教育部调查组整理
编者按:我们觉得,蔡德泰同志改革教学的经验,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和学习。蔡德泰同志的一条最根本的经验,是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来进行教学改革。毛泽东思想是做好一切革命工作,也是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指路明灯和锐利武器。蔡德泰同志诚诚恳恳地、老老实实地照着毛泽东同志关于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指示,关于人的正确思想来自实践的指示办事,下厂蹲点,向工人学习,并进而按照“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来改革教学。这样,他就克服了忽视政治、轻视劳动、脱离实际的旧思想,摆脱了过去那种从概念到概念、死讲、死记、死背的烦琐哲学,逐步摸出了一些新的门路。
当然,蔡德泰的这些经验还只是一个新的探索,还要进一步加以发展提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能象他这样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勇于革新,就一定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也一定能够象毛泽东同志所一再号召的那样,逐步办好社会主义学校,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上海电机制造学校工电教研组青年教师蔡德泰学习毛泽东思想,坚决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进行调查研究,冲破旧的教条主义的教学方法,为本门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找到了门路。
老路走不通了
蔡德泰同志是一九五九年工电专业的毕业生,留校担任“电机电器维护检修”课(以下简称“电修”课)的教学。怎样才能把课教好呢?开头,他学着老教师的做法,要把这门课讲得富有“理论性”,认为,只有加强“理论”内容,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他回想起在一九六一年下厂实习时,曾听到有的毕业生反映“绕组的重绕计算和改接理论较困难,最好多讲些”,他便认为找到了改进教学的钥匙,在教学中,大大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使它象滚雪球一样越弄越多,竟达到了教学总时数的百分之三十五以上。原来是这门课程的中心内容的“修理工艺”部分,则愈来愈削弱,把一门本来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课程,变成了一门严重脱离生产实际的课程。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蔡德泰与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到许多工厂作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他亲眼见到一位负责车间电修工作的毕业生,当电机发生故障冒烟时,慌张得不知所措,扔下正在冒烟的电机,奔去找老师傅。这件事使蔡德泰深深感到震惊,他想,这是一种很普通的电机故障,为什么他竟不会处理?针对这一情况,蔡德泰对其他毕业生作了类似调查,发现他们都有共同之处。蔡德泰问毕业生:“课堂中不是讲过好几种检修方法吗,怎么不用呢?”有的说:“我不敢用那些方法。”有的说:“用那些方法心中没把握,吃不准。”
在上述事件冲击之下,蔡德泰开始感到过去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须下决心进行改革。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改革教学方法
一九六四年春天,蔡德泰按照毛主席关于教学改革的指示,开始考虑自己的教学到底错在哪里?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在《实践论》中说:“常常听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务时说出来的一句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接触得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他反反复复地读着这段话,对照自己,深深感到自己的教学严重地脱离了实践。过去学生在校学电机修理课时,只是单纯听讲,至多看一二回演示,根本不动手,难怪他们毕业后工作时说“不敢用”或“没有把握”了。毛主席又说:“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毛主席还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对照自己,就发觉自己是只看重书本,轻视实践;教学不是从生产实际出发,不是自觉地从阶级斗争和祖国建设需要出发,而是从追求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出发,追求分数出发。他初步觉悟到这是两种教育思想、两条教育道路的斗争在自己身上的反映。过去由于没有学习毛主席指示,没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一些,也不会正确地分析和处理,至多只能枝节地解决一些皮毛问题,整个教学仍在旧框框里转。现在开始认识到,要彻底从过去的老框框中跳出来,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教育的指示,进行思想革命。
到底怎样改?遵照毛主席指示,他明确认识到第一步必须摸清情况。他利用带学生下厂作毕业实习设计的机会,在去年春末来到了上海电机厂。
在下厂蹲点的过程中,他和工人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和工人打成一片,向工人学习;并利用工余时间,热心为工人服务。他在厂内给全厂一百多位电工老师傅讲“电修”课。在讲课时,他从过去给学生讲过的内容中抽出自己最有心得的十二个题目。但是,老师傅们一看这些题目,一致地把其中不切实际的空洞理论题目勾掉了,另外给他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如“电机拆装”、
“绕组修理”、“故障检查和分析”等,这给了他一次非常深刻的教育。通过进一步共同劳动,他有意识地花了较长时间去观察老师傅经常修理些什么东西,常遇到哪些毛病和问题,这才认识到老师傅们提出的题目都是电机修理中日常遇到的重要问题,相形之下,感到自己的教学的的确确严重地脱离实际,才真切地看清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也知道了改什么和怎样改了。
蔡德泰通过与老师傅的座谈讨论,进一步认识到老师傅不仅有丰富经验,而且说起来头头是道。如老师傅告诉他说:“绕组的‘重绕计算及改接’问题是电修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在生产实践中难得碰到,不是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又一位老师傅告诉他:“工艺内容在电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电机发生的许多问题,究其成因,不少是属于工艺上的问题。”并举封闭式油泵电机拆修后为什么容易烧掉为例,说明了修理中必须非常重视工艺问题。这又一次给蔡德泰以极其深刻的教育,他想到过去认为工人水平低的看法是多么错误,自己是多么无知!
蔡德泰经过这场蹲点调查,深得教益,不仅进一步看清了过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搜集了大量的有关电修工作的实际资料,使今后教学改革有了依靠;更重要的是,他深刻地懂得,今后进行教学工作一定要面向生产,一定要向工人学习。
蔡德泰一面进行调查研究,一面反复学习《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懂得了教师的教学必须符合认识的规律,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时,正好学校号召大学郭兴福教学法,经过学习,他认识到郭兴福的教学经验就是毛泽东思想在练兵方面的具体运用。郭兴福是按照毛主席指示练兵的,他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从实战需要出发,练兵就是为了打胜仗。他也认识到在学校里搞教学工作,也是为了使学生基本功过得硬,到工厂生产时能打胜仗。因此,教学也一定要从实战出发。经过反复思考,他设想出建立一个既有课堂特点、又具有修理现场特点的“讲习室”来。他设想,在这种讲习室中上课,教师应该用实物做讲演和操作,做到有讲有演,学生应该把观察分析实物资料和实际操作练习结合起来,做到有想有练。这样,学生不仅真正在理论上得到提高,而且通过亲自动手,在电机、电器的故障和检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获得了实际技能。
有了这一初步设想,又去向老师傅求教,老师傅们热忱地支持他,一位老师傅说:“这样搞法很对,你们学校中读书就是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并说:“你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东西,尽管对我们说,我们给你想办法。”于是,在校党委领导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从去年五月份起,电机修理讲习室就开始建立起来了。
建立讲习室,这是一件新事情,困难是多的。首先是讲习室的设备问题。为了满足“电修”课基本训练的要求,共需添置各种电机、电器几十件,加之敷设线路、开关安装等等,按常规要花三万多元。蔡德泰坚决按“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带领一批学生,自己动手干,到处搜集废旧电机器材,结果只花了一千多元,而且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勤俭节约的教育。
蔡德泰搞的讲习室的特点是:既是教室,又是资料室;既是教师示范、实验的场所,又是学生实际练习操作的场地。它具备了课堂、实验室、修理现场三方面的特点。有了讲习室,就初步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问题,学生在讲习室里上课,不仅听老师讲,看老师进行示范表演,并且当场动手,具体分析电机故障,并作实际操作的练习。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冲破了旧的一套教学方法,过去那种“从概念到概念”,“教师讲、学生听”,“上课抄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现象一扫而光了。
经过几个月的试验,蔡德泰在教学中创造出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例如他讲“感应电机的发热冒烟故障及其检修”一课时,上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观察一台有故障的电机,教师接上电钮,电机转动起来,不久就有一阵烟从电机内冒出来,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眼看烟,用鼻嗅味,用耳细听电机转动时发出的异常声音,并看电机轻微的震动,随即关上电机。接着教师就领导学生围绕电机发热冒烟的现象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共同分析了冒烟和发生故障的原因等,教师一一加以评论,总结;然后又领导学生讨论怎样检查故障,教师和学生一起比较了每一种检查方法的优劣之后,就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应用短路侦察器对许多电机进行实际检查;随后,与学生一起重点讨论“匝间短路”的修复方法,在教师的示范操作下,让学生进行同样的操作练习。最后,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把课上学习的操作加以熟练。就这样,一个很大的课题,原来计划在六节课中讲的,现在两节课就结束了,而且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质量。
在蔡德泰建立讲习室、开展教法改革以后不久,学校的半工半读运动进一步深入展开了,这一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他的教学改革,使他更向前进了一步,和本组教师一起建立电修车间,作为劳动基地和讲练结合的基地。建立车间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电钻修理是一件较复杂的技术活,有个别教师因此发生动摇。但是蔡德泰一直是坚定的。为了冲破技术关,他来到学校附近的上海电动工具厂,向工人学习电钻制作技术,又组织了八名同学到厂里去学习。此外,蔡德泰又利用空隙时间组织教研组老师在讲习室讨论电钻修理的工艺和原理,并且一起苦练“拆装”和“绕线”的基本功。结果,在很短期内就使电钻修理生产上了马。在试修过程中,蔡德泰又针对修理难点——“火花”问题在现场进行教学,一面分析火花过大原因,一面指出如何在接线工艺上加以控制,学生不久就掌握了。技术的难关冲破了,师生干起活来更起劲,不但修理好许多电钻,并且接受了外地来订的合同,扩大了生产业务。他们劳动的这一成果,最生动地说明了生产现场结合教学的优越性。
经过这一阶段的实践,蔡德泰和本组教师初步总结出电钻修理车间具有如下几点作用。
一、是劳动锻炼基地。学生、教师和工人一起,在车间坚持长期的固定的劳动。
二、是讲练结合的基地。教师和工人相结合,在车间进行现场讲演,学生在现场学习,在实践中锻炼。
三、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电钻修理车间和讲习室联系起来,使讲习室更加接近现场,并把现场教学和讲习室的教学结合起来。
四、进一步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过去“电修”课的教材离开了生产实际的需要,片面地强调系统性。按照原来教材的系统,电钻是属于“直流电机”的部分,在教材中占的位置很小,甚至讲不到它。现在则从生产实际需要出发,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讲。通过电钻修理的讲练,学生不仅全部掌握了修理电钻的技术,并且熟悉了电钻中“整流子”的作用和构造,而后者乃是一切直流电机的共同组成部分,这样,通过“电钻修理”就把整个“直流电机”部分带起来了,这就建立了从生产实际出发的新体系。同时,由于解剖了电钻,其它大型的、复杂的电机也就变得好讲了,为精简教材创造了条件。
几点启示
蔡德泰改革教学的事例,也大大地启发我们:
第一、教学改革必须以毛泽东思想挂帅,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开展两种教育思想的斗争。蔡德泰前几年虽然曾想搞好教学,但是没有思想革命,走了弯路。去年以来,他在教学改革中认真学习毛主席指示,带着问题学毛主席著作,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展教育思想上两条道路、两种方法的斗争,开始走上正确的道路。在改革过程中,他带着革命的观点、生产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深入工厂,到工人中去,向他们求教,进行调查研究;一边改造思想,一边改革教学,终于作出了显著成绩。
第二、半工半读的讲练结合,是符合革命实践要求的新教学方法。蔡德泰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套讲练结合体系,实现了教学和劳动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基本训练和应用训练的结合,工人、学生和教师三结合。
第三、教育工作者立身于工农之中,永不脱离体力劳动,做一个普通劳动者,这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可靠保证。蔡德泰在教学改革中所以作出一些成绩,这是与他听党的话,投身于劳动之中,坚决改造自己分不开的。蔡德泰走的道路,不仅是教学改革所必经的道路,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思想改造必走的道路。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半工半读的教育革命不仅给我指出了业务上改革的方向,而且从政治上、思想上大大扩大了我的眼界,给我指出了一条改造自己的光明大道,我要永远听党的话,遵照毛主席指示,坚决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我要向蔡祖泉、陈永康学习,学习他们永远扎根于工农群众之中、永不脱离劳动的阶级本色,做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劳动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