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从产地积压到全国畅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18
第3版()
专栏:

·四川桐碱·
从产地积压到全国畅销
怕经营桐碱赔钱,我们就把它看成是“烫手的煤球”,想推出去不管,后来改变了态度,积极经营,既为生产队增添了资金,又为工业生产准备了原料。
几年来,我们对土特产品的经营,曾经历过一场革命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有一个时期,我们强调生产什么,收购什么,不问品种质量,不管市场需要,把一部分不合规格质量的土产也收进了仓库。这不仅没有起到支持生产的作用,还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在批判了这种认识以后,我们又走了另一个极端,单纯从经营难易、赚钱赔钱出发,忽视了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的作用,结果把土特产品进城的路卡死了,妨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桐碱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桐碱是生产碳酸钾和高锰酸钾的重要化工原料,也是四川农村的一项重要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年产上万担。这项产品过去一向是由我们经营的,由于这种商品技术性强,渗透损失率大,运输和保管困难,搞得不好要赔钱,我们就把经营桐碱看成是一个“烫手的煤球”,借口减少经营环节,把它推给工业部门直接到产地进货了。
结果怎么样呢?桐碱和其他农产品一样,有着分散零星的特点,工厂受到人力和资金的限制,只能在交通沿线调进少部分,大部分积压在产地。一九六三年四季度,仅达县、涪陵等地,库存就达六、七千担。眼看产地积压严重,溶化损失不断增大,基层单位要求我们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营还是不经营?收购还是不收购?部分职工主张收购,他们认为不收购,势必影响产地经营的积极性,直接打击社员和生产队的生产,不利于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另一部分职工则从赔赚上考虑,主张不收,说桐碱已是产销直接见面了,我们不必再插手。我们认真地考虑了这个问题,认为前一种意见是正确的,为了支援生产,即使赔一点钱,可是算大账还是划得来的。这样,我们才将积存在达县、涪陵各地的桐碱全部调回重庆。
是不是桐碱没有销路呢?不是的,我们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化工部门联系后,发现桐碱在全国范围是一个十分缺销的商品,各地需要数量庞大,有的单位提出要和我们订立全年的合同。不多久,我们库存的桐碱就全部销光了。
桐碱的收购,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商业工作者要当好工农业生产的促进派,就不能只算本企业的赔赚的小账,而要算生产的大账。
四川农村的土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我们经营的土特产原料有六十多个主要品种,我们的经营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我们多收一分土产,就能使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多增添一分生产资金,就能多为工厂多备一分原料。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重庆供销社土产公司经理
刘 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