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盂县树立了学习大寨的榜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19
第3版()
专栏:

思想明确 作风踏实 方法对头
盂县树立了学习大寨的榜样
全县耕地三分之一已建成稳产高产农田,去年粮食总产量比过去正常年景增长大约百分之四十
本报讯 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怎样开展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山西盂县创造了这方面的经验,树立了这方面的榜样。
盂县学大寨的结果,在沟壑纵横的山区和盆地上,约占全县耕地面积三分之一的农田已建设成为大寨式的稳产高产农田。全县粮食总产量一九六四年达到一亿三千多万斤,比过去正常年景增长大约百分之四十。
盂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山区,全县五十五万多亩耕地,除十万亩在西部一片小盆地上以外,其余四十五万亩分布在土石山区。盂县的生产条件和大寨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粮食产量却提高得很慢,正常年景的粮食总产量在九千万斤左右,平均亩产一百八十斤上下。大丰收的一九五八年,粮食总产量也只达到一亿零六百万斤。这个县的农业生产发展比较慢,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没有能够象大寨大队那样,把群众的革命干劲和求实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不懈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学习大寨,首先要学
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
一九六三年春天,中共盂县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了“按大寨土地的标准,向大自然开战,建设大寨式的农田”的号召。由于当时领导思想偏重于从具体做法上学大寨,没有从解决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着手,因而没有形成广泛的群众运动。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中共盂县县委认真地学习了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学大寨的指示,进一步认识到:学大寨不仅要学大寨的土地基本建设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学大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学大寨人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接着,县委就领导干部和群众,以大寨为镜子,从总结自己地区多年来发展生产的经验教训入手,认真地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盂县的农业生产为什么发展缓慢?另一个是改造山区的根本出路是什么?这是一次很有益处的讨论,它帮助干部和群众划清了正确和错误的界限,使大家更加明确地认识到,过去几年盂县的农业生产发展得不快,不是由于农田基本建设搞多了,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没有象大寨那样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把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很好地开展起来,应当接受的教训没有接受,应当坚持的东西没有坚持。大家还认识到,大寨的自然条件并不比盂县好,盂县不少地方的自然条件比大寨倒是要好一些,大寨能够办到的,盂县也能够办到。通过这次讨论,干部和群众学习大寨的信心增强了,大家一致认为:大寨经验必须学,也能够学。
不作空头的政治家
要作革命的实干家
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初步解决之后,盂县迅速地掀起了机关革命化的热潮。县委号召每个干部不要做空头政治家,而要象大寨的干部那样做革命的实干家,和群众一道参加改造山河的伟大斗争。县、社两级领导干部带头下乡蹲点。县长张国英,一九六四年下乡五个多月。县级机关一百五十多个科、局长以上干部,到一百零五个大队和生产队蹲点。在领导同志的带动下,全县百分之九十二以上的干部,经常劳动在农业生产的主要战线上。这些下到第一线的干部,一般都能带头干脏活、干重活、干关键活,既对广大群众起了强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又帮助基层干部及时发现和解决了许多重要问题,使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步步高涨、步步深入。上社公社白藏大队的一些干部片面地理解大寨经验,只重视农田基本建设而忽视积肥,把增加肥料的希望,寄托在国家供应上,在这一点上就同大寨精神恰恰相反。在这个大队蹲点的代理县委书记梁和义,发现这个情况后不但向他们讲清楚了大寨的自力更生的好处,而且以身作则,带头积肥。他接连七天,每天往返二十多里,到山沟里割蒿。在他的带动下,全大队割蒿积肥工作很快开展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割下十万斤蒿,沤了六千多担肥。一九六四年,县级机关干部每人平均做了四十四个劳动日,公社干部平均实做劳动日五十七个,大队一级干部平均实做劳动日二百五十八个。各级干部象大寨干部那样参加劳动,是盂县农业生产建设上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发展得又快又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把培养典型同大搞
群众运动密切结合
从培养本地的“大寨”做起,把培养典型同大搞群众运动密切结合起来,是盂县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开展得较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先选了十二个学大寨比较好的大队,县委、公社党委的负责干部,深入到这些大队去,和群众一起,创造本地的“大寨”。在这一批本地“大寨”的带动下,随着运动的逐步发展,县委又根据各类地区的不同情况提出了一百零五个学大寨学得较好的单位做样板,号召一般单位就近学习。盂县特别注意因地制宜树立各种类型的样板:有丘陵地区治坡、治梁的样板,有沟壑地区合沟并渠、修沟坝地的样板,有沿河地区打坝治河、垫河湾地的样板。这些样板都是从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同群众有着血肉般联系。对县委和公社党委来说,有了这些样板,在领导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就基本上克服了一般化的缺点。对群众来说,左邻右舍都有学大寨的样板,这些样板的条件和自己的条件更加接近,学起来就更方便。样板对于大家既是一种鼓舞又是一种督促。清城公社南沟大队学大寨学得好,一九六四年增产了两万斤粮食。毗邻的贾家沟大队学得不好,社员就找党支部书记说:“人家南沟能学大寨,咱就不能学,他能治柳树沟,咱就不能治杨树沟?”干部在社员的督促下,学大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去年入冬以后,这个大队就开展起来了学大寨、赶南沟的群众运动。
坚决执行依靠贫下中
农和团结中农的政策
大寨精神的创造者是大寨的贫农下中农,大寨精神的体现者首先也是大寨的贫农下中农。盂县学大寨刚一开始,县委就明确地向各级干部指出,必须坚定地依靠贫农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才能真正把大寨精神、大寨经验学到手。王树公社的大围大队,原来是个后进队,在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坚定地贯彻执行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把全队群众迅速地发动起来,一九六三年苦干了一年,赶上了先进的水岭底大队。县委发现这个典型后,就积极推广他们依靠贫农下中农学大寨的经验,号召各级干部学习。由于县委抓得很紧,许多干部在实践中也逐渐认识到:坚定地依靠贫农下中农,学大寨就有了坚强的台柱子。全县在学大寨赶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共评选出两万七千多名先进社员,其中贫农下中农占百分之七十以上。正是由于广大的贫农下中农充分地发动了起来,盂县在学习大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改进耕作技术中比较充分地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两年来,这个县农田基本建设的规模相当大,碰到的困难相当多,除个别工程由国家给以支援外,绝大多数都是依靠集体和群众的力量修建成功的。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在盂县比较普遍地发扬起来了。全县五百三十一个大队,队队都搞了农田基本建设,其中搞得好的有三百八十九个大队,占全县大队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三。
目前,春耕播种的大忙季节已经到来,盂县人民正在当前生产中用大寨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因地制宜地推广大寨的先进的耕作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