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培养农村新一代——介绍南充市火花公社政治技术推广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4-25
第3版()
专栏:

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培养农村新一代
——介绍南充市火花公社政治技术推广站
政治技术密切结合
火花公社位于南充市郊的都尉坝,是个著名的水稻产区。在去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广大社员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集体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热烈响应中共四川省委的号召,纷纷提出种植棉花的要求,作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重大措施。但是,这个公社过去从没有种过棉花。怎样帮助群众掌握植棉技术,把棉花种植成功,这就成了公社党委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这个公社出现了大批贫下中农家庭出身的青年积极分子。他们一般具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多人还有高小或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公社党委考虑到把这批贫下中农青年组织起来,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加以培养和训练,使其成为在群众中开展政治宣传和传播先进技术的骨干。
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呢?根据中共四川省委负责同志的倡议和具体指导,火花公社党委决定举办一个政治技术推广站,首先开设棉花技术班,传授植棉技术。由种植棉花的生产队选派思想好、劳动好、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贫下中农青年,参加学习,在生产队里担任政治宣传员和棉花技术员。
但是,政治技术推广站刚刚创办,棉花刚刚播种,少数有保守思想的人立即议论纷纷。有的说:“一方黄土养一方人,都尉坝根本不产棉花。”有的人甚至向棉花技术员说,要是种不出棉花,就要找他算肥料账和劳力账!年轻的政治技术员们初学种棉,已经遇到不少困难,再碰上这种情况,一部分人就有些动摇。有的人甚至想辞职不干。
正在这时候,省委负责同志又及时向公社党委指出,政治技术推广站不能单学习技术,要把政治、技术结合起来,政治重于技术。省委负责同志并多次在推广站讲政治课,同群众一起种植棉花,讲解植棉技术。
根据省委负责同志的指示,公社党委加强了推广站的政治教育,决定以大部分时间,组织政治技术员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有关文件,联系实际,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其余时间用来学习技术。同时教育这些技术员,回到生产队以后,首先应该是一个政治宣传员,不仅要向群众传授植棉技术,而且要担负起进行政治宣传的任务。接着,推广站领导棉花技术员着重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著作,技术员们用毛主席的教导对照自己,用先进人物的榜样要求自己,他们说,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哪有翻不过的山,跨不过的河!
学习和推广相结合
学习和推广相结合是火花公社政治技术推广站培养和教育青年技术员的一个特点。开始,担任技术课程的一些干部,光在课堂上讲一些书本知识。结果,有的人学了防治土蚕的办法,回去却不认识土蚕;学了棉苗的去弱留壮,回去却把矮健苗拔了,留了高脚苗。公社党委又及时对技术干部进行了教育,说明推广站不是一所普通的学校,学习技术是为了在生产实际中运用、推广,促进生产。因此,必须根据推广站学习和推广结合的特点,在技术课讲授中,学用结合,实教实用。于是,推广站采用田间教学、边做边学、种试验田、做样板田等多种办法,改进了技术课的讲授方法,使技术员既学懂了基本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具体操作技术,成为在群众中普及先进科学技术的桥梁。
在省委和南充地委负责同志帮助下,火花公社党委总结了棉花技术班的经验教训,从生产实践和培养广大青年的需要和可能条件出发,按照政治和技术结合、学习和推广结合的原则,又陆续开办了水稻、林业、兽疫防治、卫生保健等四个政治技术班,在各生产大队先后成立了政治技术推广组。同时,许多大队和生产队,以政治技术员为骨干,设立了业余政治技术学校、毛主席著作学习小组和科学研究小组,联系的青年群众在一千二百人以上。全社四百多名政治技术员,到公社推广站是学员,回到生产队又是政治宣传员和技术推广员。到了每十天一次的学习时间,推广站都要根据当前生产和斗争的需要,向他们布置在生产队里应该完成的政治宣传任务和技术指导任务。
培养了一批好青年
火花公社的四百多名政治技术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贫下中农青年。在政治技术推广站引导下,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逐步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安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大志向。
灯塔大队的贫农姑娘赵素华开始担任兽疫防治员的时候,感到这工作又脏又臭,少数社员也认为一个女娃娃学医猪医牛,不体面,没出息。那些日子,只要别人叫她一声“猪医生”,她就满脸通红,根本无心学习技术。正在这时候,推广站组织他们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地委负责同志又给他们作了“人活着为了什么?”的报告。她想,我是个贫农的女儿,现在贫下中农需要我搞兽疫防治工作,我就应该把这个担子担起来,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从此,这个姑娘逐渐转变了。她不再把医猪医牛看作没出息的事,而当作为人民服务的一项本领,开始向老兽医和有经验的老农认真学习、请教。半夜里她妈妈入睡以后,她还悄悄挑灯起床,温习学过的教材。第一次出马医治猪病的时候,白天,她几乎整天呆在病猪旁边,一面试体温,看神态,一面翻查学过的教材,用了土方和中西医等几种办法进行试医;到了夜晚,她还几次起床,观察病猪的反应和变化。即使在梦中,也不断念叨着各种药剂的名字。她终于把这头病猪治好,并且逐步掌握了防治猪牛疫病的一些基本技术。
二十岁的女共青团员任联清,是都尉大队第一生产队的棉花技术员,文化水平很低,又从没种过棉花。棉苗出土,需要治虫,她却弄不清农药兑水的比例;棉花需要整枝了,她连果枝和徒长枝也不能分辨。困难可真多呵!但是,任联清想:“要为人民服务,咋能怕困难,怕失败?失败了,再来,总要搞成功!”她把农药带到公社,请技术干部详细讲解兑水的比例;打徒长枝的时候,她一面听取干部的讲授,一面把自己打下的徒长枝,一枝枝交给干部检验,请他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每天天刚亮,她就到了棉地里。即使酷热的中午,也不休息,一丝不苟地坚持贯彻推广站传授的整枝、治虫等全套技术措施。她妈妈有时看见她浑身农药浑身汗,心疼得很。她却劝妈妈说:“妈,你莫替我操心啦,要把试验搞成功,不多流几身汗咋行?”她负责管理的一亩多棉田,终于取得平均亩产一百九十多斤皮棉的收成,为新区种棉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应该给他们记一功”
由于他们的努力,在社员群众中开始形成相信科学、学习科学的新风尚。这是火花公社政治技术推广站在农村引起的一个新的深刻变化。在这里的许多社员中,不论是种植棉花、防治水稻螟虫,以至施用化学肥料,都发生过一个从不相信到相信的变化。原来,好些人断言这里不产棉花,但是,在棉花技术员和其他社员的辛勤努力下,全社种植的五十五亩棉田,平均亩产皮棉六十多斤,有十五个生产队平均亩产还达到一百斤以上。去年,经过水稻技术员的宣传、推广,全社水稻普遍采用了秧田治青苔、合理密植、防治螟虫等先进经验,虽然遭到严重夏旱,产量仍比一九六三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四。此外,兽疫防治、林业、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技术员,也都对保证农业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即使五六十岁的老汉,现在也得出结论:科学技术硬是有用!他们说,去年农业增产,应该给这些年轻人记一功;今年农业生产要大发展,还得要这些年轻人再加把劲!在当前棉花、水稻的选种、整地等活动中,许多老年社员也积极参加了政治技术员们种植试验田的活动。
现在,在火花公社已经有一批有觉悟、懂技术、有文化、爱劳动的新型农村青年迅速成长起来。近一年来,全社四百多名政治技术员中,有四人参加了共产党,十四人加入了共青团,十九人被选为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六十二人担任了会计和记分员。他们在群众中传播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组织生产新高潮中的一支骨干力量。(附图片)
四川南充市火花公社政治技术推广站兽医训练班的师生们,在屠宰公司上解剖学课。 新华社记者 陈捷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