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坚持自力更生攀登技术高峰 开辟纺织工业原料新天地 国产第一座维尼纶工厂投入生产 云南制成新合成纤维“滇纶”,织品受到消费者好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05
第1版()
专栏:

坚持自力更生攀登技术高峰 开辟纺织工业原料新天地
国产第一座维尼纶工厂投入生产
云南制成新合成纤维“滇纶”,织品受到消费者好评
新华社四日讯 我国职工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自力更生,发扬奋发图强精神首建的第一座维尼纶工厂,已在四月三十日投入生产。
这座工厂包括聚乙烯醇和纺丝两个主要车间,目前投入生产的是聚乙烯醇车间。纺丝车间将在不久以后投入生产。
已经投入生产的聚乙烯醇车间是为成品纺丝车间提供原料的。这里的全套复杂设备,都是国产的。这个车间从开始投料试生产起,只经过七天时间,就按照预订计划出产了合格的维尼纶原料聚乙烯醇。这表明,车间的工艺设计、设备制造和设备安装质量良好,生产工人具备了相当高的操作水平。
维尼纶是合成纤维的一个品种,学名叫聚乙烯醇纤维。
这种纤维形状象棉花,强力和耐磨等性能都很好。它的保暖性能也不错。用维尼纶来做衣料,既柔软又耐穿。这种纤维同其他合成纤维一样,也具有耐酸碱腐蚀和不霉不蛀的特性,在工业和其他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来做包装布、运输用帆布、渔网和绳索等。
制造维尼纶的主要原料是电石和醋酸。这些原料都是从煤炭和石灰石生产出来的。从电石和醋酸等变成维尼纶,中间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
这座工厂的建设,为我国自力更生地发展新兴的合成纤维工业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新建的这座维尼纶工厂具有相当的规模。它除了上述两个主要车间以外,还建设了一系列包括氮氧站、乙炔站、软水站等辅助工程和供水、排水等公用工程。这些工程大部分已经完工。
这项工程的设计任务,是由化学工业部第一设计院、纺织工业部设计院和有关部门共同完成的。设计中采用了国际上的先进技术,运用了我国某些成熟的化工经验和几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因此,这项工程既有国外同类工厂的某些优点,也有自己的创造。它的工艺新,设备新,生产是连续化的。
维尼纶设备要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密封性能,制造技术复杂,在原料上也有特殊要求。这项工程需要的一千三百多台设备,是由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地的九十多家机械工厂协力制造的。这些设备包括生产聚乙烯醇和维尼纶的主要工艺设备醋酸乙烯沸腾床反应器、聚合釜、醇解机、牵伸机和长束缩醛机等。
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表明,我国第一次生产的维尼纶设备,性能良好。由于采用了新的焊接工艺,保证了焊接设备台台合格。不少设备还采用了新的材料、新的结构。
在为这座维尼纶工厂制造设备的过程中,各地机械工厂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发展我国合成纤维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设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报昆明四日电 云南省化工部门利用石灰石、盐巴、焦炭等制成了一种含氯合成纤维。纺织部门用这些纤维织成的纯纺和混纺咔叽布、花布、蚊帐布、灯芯绒、毛线、棉絮、毯子等,在市场试销以后,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因为这种纤维是在云南首先进行较大中间试验制成,所以人们把它的产品叫做“滇纶”。现在,全国已有十八个省和二十五个市派人到云南参观,准备试制和生产。中央有关部门已把这种纤维列为我国发展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之一。
根据广大消费者试用和有关部门的鉴定证明:这种合成纤维比棉花的比重轻,保暖性则比棉花高百分之五十到七十,比羊毛高百分之十到二十。强度接近棉花,比普通粘胶纤维好。耐磨性比棉花高。还具有吸水性小、洗后易干、抗皱性好、弹性好等特点;而且不霉、不虫蛀,很适合广大劳动人民制作衣服。这种纤维耐酸、耐碱能力特强,对石油、动植物油有相当大的抵抗性,绝缘性也良好,可作工业上的特殊用布。
云南省化工部门为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从一九六○年就开始研究合成纤维。由于合成纤维的种类较多,究竟发展哪一种更经济、简便,适合广大人民的需要?最初并不明确。他们派了许多人到各地参观学习,看到有些地方虽然在当时也生产了一些合成纤维,但设备和原料主要要靠外国进口,而且技术条件也受到限制。他们试用本地生产的蓖麻油作原料,自己生产了设备进行试制,虽然试制成功并生产了另外的一种合成纤维,但是原料受到限制,经济上过不了关,短时间内无法发展。后来他们研究了国内外合成纤维的发展情况,又研究分析了省内的资源、技术条件和群众的需要,决心从云南的实际情况出发,试制这种合成纤维。因为生产这种纤维的主要原料石灰石、盐巴、煤炭,本省非常丰富;生产这种纤维的设备、技术条件,绝大部分也能够在省内解决,特别是这种纤维织出的布主要是属于棉型,很适合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衣着习惯。生产这种纤维既能自力更生,又能少花钱、多办事、时间短、见效快。
但是,当时在国内还没有生产这种纤维的完整的技术资料,在国外这方面的技术资料也很少见。因此试制过程中就碰到了很多困难。他们奋发图强,发扬了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获得成功。在试验中,要使纺丝溶液成膜,才能有希望抽出丝来,化工部门的科学技术人员就日夜试验摸索,副总工程师洪国宝不但在试验室试验,回到办公室也在反复思考和试验,终于在他领导下制成了合乎要求的薄膜。为了寻求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省内又有原料的凝固剂,他们进行了五十九次试验,采集了五百六十一个样品,又作了二千七百八十四次化学测定和一万三千九百二十次物理检验。
抽丝试验成功后,省化工部门在四十七个单位的协作下,只用了二十七天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生产这种纤维的车间。这个车间的设备都是云南省内的职工协作自造的。
目前昆明一座拥有三套一共年产六十三吨合成纤维设备的试验车间,还在进一步作扩大的试验性生产。另外,一座年产五百吨这种纤维的车间正在兴建中。(附图片)
我国第一座维尼纶工厂聚乙烯醇车间一角
新华社记者 音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