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辛集华丰毡房的劳资纠纷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2-22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辛集华丰毡房的劳资纠纷问题
行军
一月间,辛集华丰毡坊工人向职工会控告了经理李开勋侵犯工人利益的违法行为,揭开了该厂劳资纠纷的内幕。
华丰毡坊是去年三月以李开勋、李根甫、王全子、曹文江等五人的小部资金共七百万元(边币——下同)作基础,依靠蠡县永记皮庄、石家庄仁和商店、本市玉昌货栈、庆丰杂货庄的投资,共集股三十四万元,又找来三个工人所组成。后来规模扩大,学徒增多,员工共达二十一人。当时民主议定,实行一定工资作基础的东伙四六分红制,具体规定:经理李开勋每月工资米一百斤,在其四成红利中吃股一分,李根甫一百斤,吃股九厘,王全子、曹文江、王惠英每人每月一百廿斤,各吃股七厘。不吃股的工人张老雅等七人,按照技术,每月工资米一百和一百六十斤不等。学员九人,每月各补助小米卅五斤至四十斤。但执行了一个月,李开勋便捏造说:“行业里开会,工会指示吃股工人每月不超过工资米一百斤,不吃股的最多不超过一百六十斤。”并说:“俺俩还是比你们少挣二十斤,每月八十斤。”这样就把王全子等三人的工资,每人减少了二十斤,自己却暗里仍保持一百斤。又经过一个月,李又说:“买卖不错,咱们的工资太小。”结果依从他的主意,五个人都增到一百三十斤,实际上他较原来工资增加三十斤,工人仅增加了十斤。特别是临年结帐,诡计百出。这表现在:(一)克扣工人工资。对不吃股的工人,因多是月终结帐,借口柜上没钱,即将工资按市价折合存款,故粮价上涨,换不回实物,只张老雅一人五个月的计算,即吃一百五十八斤米的亏;对学员待遇,擅自改为每月边币十五万元发给,事实买不到过去规定的米数,从中渔利。(二)隐报工商税。此次政府预征工商税,李报盈利九千五百万,实际全年盈利是一亿二千二百万,但经东家报帐,则又说缴了一亿三千二百万元的盈利所得税,企图私吞少报三千七百万元的所得税。(三)帐目不清。把自己存款一千一百卅七万元,写成一千二百万零六千五百元,并将存货低于市价四分之一折款,一切家具根本没计算在内,企图从中捣鬼,归为己有。后怕工人发觉,又偷偷将王全子、曹文江的股金批出,并借口“明年不干了”来开除工人伙计,只留下和他有亲戚关系的八个学员。至此,工人愤怒已无可忍受,才揭发了他的剥削行为。狡猾的李开勋见事不好,便分别暗里给钱叫王惠英拿猪肉请王全子吃,以此来挑拨工人间的团结。但谁也没有再上他的当。后经政府、工会协助,得以合理解决。
从华丰毡坊问题来看,他们集资经营,民主规定的工资标准和分红办法,是符合劳资两利原则的。此种形式,在辛集极为普遍,仅皮毛业一百八十二家中,就有一百六十三户,纯工资制的不过十九家。这样会刺激生产,便于积累资本,扩大经营,因此成为该市几年来工商业迅速恢复发展的主要关键。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工商户中渺视政府法令和劳资合作中经理独断专行剥夺工人利益的现象。象华丰毡坊的劳资纠纷只不过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实并不止于此。年前不久曾发现德华铜盆厂、义兴皮鞭铺等若干工商户“营业不申请”,“商标不注册”,和从工资折款中剥削工人的事实。近来又发现源昌铜盆厂,借口银行不发款说柜上没钱,不按时支付工资,因物价波动使工人吃亏,相反经理却涨支许多。公兴皮厂,因仇恨工人董顺起年前向工会反映工资问题,今年误说其技术不好,而无故将董开革下来。同丰毛巾工厂,因转业盘货将价值一千万边币的三张全套机子和一个大轮,折为三百五十万,并主张归市外的财东,入股的工人高三刚说留下,经理便说那得另合价。至于东伙之间帐目不公开,不叫工人了解业务情况等则相当普遍。上述现象的形成,是由于:(一)经理多为过去的旧商铺职员,投机取巧的思想很浓厚,目前虽没有了对工人明吃(股)暗不吃的欺骗行为,但其统治思想与捣鬼欺骗现象仍然存在。(二)去年三月工商会议后,工会领导上曾对劳资问题,片面强调资方有利可图,对工人既得利益的维护不足——如对背月减低工资认为是合理的——助长了经理剥削工人的气焰。(三)对工人的教育不够,有些明明吃了亏还不敢说,怕砸了饭碗。这些缺点虽在不断的克服,但很迟缓,必须继续从加强经常教育和正确处理劳资纠纷中,提高工人觉悟,监督经理,维护工人应享的权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