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大寨玉米“三深”种植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09
第6版()
专栏:

大寨玉米“三深”种植法
杨胜敌 徐国英
玉米“三深”种植法,是山西昔阳大寨公社大寨大队粮食高产的主要技术经验。这一套成功的经验,是他们总结本地经验和学习外地经验,并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农业合作化以后,他们首先抓住了当地春旱、土薄、水土流失等不利于作物生长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闸沟垒坝、修水平梯田等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在治山治水、增施肥料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当地的需要和可能,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并且逐步创造和推行了玉米“三深”种植法:即由秋季浅耕改为秋季深耕,浅种改为深种,定苗后浅锄改为深刨。大寨生产实践证明,玉米“三深”种植法是当地玉米稳产高产的综合措施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寨位于晋中东部拔海一千米左右的太行山麓,是个典型的土石山区,自然条件并不优越。其特点是:“沟深坡陡土瘠薄,出门上地就爬坡,一亩土地五六块,旱、洪、风、雹灾情多。”全年无霜期仅一百六七十天,年平均温度九点一度。年降水七百毫米左右,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七、八、九月。这里又缺乏水利资源,全是旱地,经常遭受春旱秋涝和夏季洪灾的威胁。过去是“地里上粪地边流,冲走肥土露石头”,水、土、肥三不保,作物产量很不稳定。
为了战胜春旱秋涝和夏季洪灾,他们除积极采用工程措施,闸沟修坝、蓄水排洪以外,并根据玉米的生物学特性,采取耕作栽培措施——“三深”种植法,中心目的是把大部分雨水蓄存在较深的土层里。这样,既满足了当年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又有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把当前生产和长远利益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没有水利条件的土石山区创造了玉米连年稳产高产的范例。
×××
玉米“三深”种植法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秋后深耕蓄墒,变秋涝为春墒:合作化以前,由于耕畜少,体力弱,秋耕深度只能达到三寸左右。因此当地流传着“三寸三,走遍天”的说法。合作化以后,耕畜多了,为深耕创造了条件。大寨大部分是用牛耕地,不能一次耕得很深。从一九五四年开始,他们用套耕的方法,前面用一犋牲口犁过去,后面用一头牛走犁沟内,带上去掉犁镜的犁铧,深串二寸,总深度可达五六寸左右。这样就突破了犁底层,使耕作层加厚,促进土壤熟化,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变秋涝为春墒,缓和了春旱,为玉米稳产高产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从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八年,用套耕方法,将大寨土地轮耕过一遍(主要是坡梁地)。以后由于活土层已经增厚,并采用了玉米深刨的中耕方法,就停止了秋季套耕。
深种防旱、保苗、蹲苗:过去这里流传着“深耕浅种,强如上粪”的说法。玉米一般只种二寸多深。过去土薄肥少,为了利用表层肥土,浅种是合理的。但经常由于春旱,很难全苗。合作化以后,生产条件改变了,需要采取新的栽培措施。远在初级社时期,大寨干部就开始试验玉米深种。在相邻的两块地内,土质、施肥、耕作都一样,一块深种三寸左右,一块浅种二寸多。结果是深种玉米晚出苗两天,苗子瘦弱发红,浅种的幼苗茁壮油绿。但到拔节以后,深种玉米越长越壮,而浅种的玉米由于根浅不耐旱,长得细长瘦弱,抽穗后下部叶片早期枯死。最后,浅种玉米每亩少收六七十斤。陈永贵同志及时总结了这一经验;以后又经过多次试验,更加充实和发展了这一经验。
现在大寨用犁开沟点播玉米。播后用脚踢土少许将种子覆盖,再在上面踩一脚,使种子覆土深浅一致。如果地墒不好,要死踩,踩实,可起提墒作用。如果土壤湿润,要活踩,轻踏一下,以免形成土壤板结,不易出苗。踩后集中穴施沤制成熟的磷肥和条施有机肥料,起到保温和节约用肥的作用。然后再覆土耱平。这种播种方法,在深播的情况下,有利种子发芽出土。大寨玉米深种的深度,因地因品种而不同。向阳的坡梁地,地温上升快,土壤湿度低,出芽快,适宜深种三至四寸。背阴沟坡地,地凉潮湿,发芽慢,只能播种二寸半至三寸深。活土层薄的种浅些,活土层厚的种深些。“金皇后”出土力弱,宜稍浅种,“二黄玉米”出土力强,可深种。
玉米深种,在春旱严重的土石山区,不仅有抗旱保苗的作用,而且可以蹲苗发根,控制幼苗早期生长过旺,促进根系下扎,扩大吸收面积,增强后期抗旱能力。因此,深种的玉米后劲大,越长越好,产量高。
深刨蓄水养墒、蹲苗:玉米深刨是一九五八年大寨从外地学来的先进经验。当时社员议论纷纷,有的说:“自古以来用锄头锄地,没有听说庄稼用?头刨。”有的说:“深刨会刨断根子,跑了墒。”原规定深刨六至八寸,有的人赌气就刨了一尺深。刨后一连十多天未下雨,玉米苗子蹲得好。以后暴雨一来,由于深刨地土松,蓄水能力强,一点水也没有流走,为玉米旺盛生长时期需要大量水分创造了良好条件。秋后,深刨玉米比上年增产二百多斤。以后他们就年年坚持玉米深刨,并在实践中发展了深刨的技术。
玉米深刨是在定苗后,苗高一尺以前,用九寸多长的?头,在玉米行间,距苗棵四、五寸远的地方,一人刨一行,逐垄深刨。一般刨深六至八寸。要求刨得深,刨得细,刨得匀,不漏草。刨后不碎土,留下鱼鳞坑,有利晒土和接纳雨水。刨的深度因地看苗而异,苗小深刨,苗大浅刨,以免大量伤根和打叶。沙地、漏地(土层很薄,下面是石头底子的地),和淤土地不宜深刨,以免水肥下渗流失。通过深刨,早期可以蹲苗发根,以后又能蓄水保墒,还能减轻地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防止夏季洪灾。深刨对于清除杂草,特别是宿根性杂草,作用更大。这样做既对当年玉米生长有利,又能促进土壤熟化,加厚活土层,符合长远利益。因此,大寨大队在种种困难条件下坚持玉米适时深刨,几年来从不动摇。
×××
大寨玉米“三深”种植法,是在大寨党支部领导下,干部大种试验田,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以敢于创造、敢于革命的精神,破旧立新,逐步形成、充实和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农田基本建设为基础,水、土、肥、温四结合,以蓄水保墒为中心。“三深”之间有密切的相互关系:秋后深耕有利于缓和春旱和熟化土壤;春季深种有利于保苗扎根,更好地利用土壤水分养分;夏季深刨可以蓄水养墒,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玉米发根蹲苗,也可以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有利于玉米旺盛生长,还可以减轻夏季洪灾的威胁,变水害为水利。“三深”的一整套做法,把当年玉米增产措施和长远的培养肥沃土壤、加工改造耕地结合起来。深耕为深种创造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深种以后再加深刨,就能更好地满足玉米对土壤深层水、肥、气、热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