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革命思想和先进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09
第6版()
专栏:短评

革命思想和先进经验
大寨社员的思想是先进的;同样,大寨的农业增产经验也是先进的。大寨玉米“三深”种植法,就是这种先进经验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寨是一个没有水利条件的干旱山区,却做到了粮食连年高产,这是很不容易的。没有真正的革命精神,就办不到;革命精神不落实在土地和庄稼上,也办不到。在大寨,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革命精神不是空的,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在农田基本建设上,表现在耕作技术革新上。自力更生干什么?就是干这些事情。大搞群众运动干什么?也就是干这些事情。阶级斗争,政治工作,都同这些事情结合着,都落脚在这些事情上。
玉米“三深”种植法就是大寨革命精神在耕作技术革新上的一种体现。没有大寨的革命精神,就不会产生“三深”种植法;即使能产生出来,也很难行得通;即使能行得通,也很难坚持下去;即使能坚持,也不会不断改进,使它更加完善。革命精神一定要在发展生产力的斗争中贯彻始终。
十年前,大寨秋耕深度只有三寸左右,不利于蓄存雨水、防备干旱,也不利于改良土壤。浅耕的原因是耕畜少,体力弱。农业合作化以后,牲畜增多了,但是地仍然耕不深,为什么呢?因为受了旧技术、旧农具的束缚。为了突破这个对发展生产有重大作用的环节,他们用革命精神顽强地进行了革新的试验。试验两次失败,有人摇头,有人嘲笑。可是,革命哪能半途而废?他们没有气馁,他们仔细研究失败的原因,继续进行试验,终于在第三次获得成功。这样,就有利于把秋涝变成春墒,把薄地变成肥土。假如大寨没有敢于革命、敢于胜利的精神,或者有这种精神而不用在精心研究耕作技术上,就很难突破这一关。
在过去多年地薄肥少的情况下,形成了浅种的习惯。条件变了,一些人的思想却没有同新的条件相适应,播种技术也同新的条件不相适应,种得深了深度就掌握不好。在这情况下,革命者既不能退缩不前,也不能空谈发扬革命精神。为了解决思想问题,他们进行了深种浅种的对比试验;为了解决技术问题,他们又用革命精神坚持进行了种种试验,不断改进。这样,终于用深种的办法解决了干旱地区玉米保苗和增强玉米抗旱能力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能不能深刨,也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同样是有没有革命精神的一种体现。中耕用?头刨地,要比用锄头锄地付出大几倍的气力。要把革命干劲用在刨地的每一下动作上,才可能把深刨坚持到底;要每个社员都有较高的革命自觉性,才可能在每一小块应当深刨的山地上都坚持深刨。深刨也不是只要深就好,不是每块地每一次中耕都要一样深,小苗和大苗,一般地和沙地、漏地,刨的深度应该各不相同。这些,也要有不断革命的精神才能不断改进。
从大寨玉米“三深”种植法,可以清楚地看到革命精神和耕作技术的密切关系。这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通过斗争互相转化的一个生动的例证。
玉米“三深”种植法是大寨大队总结当地经验、学习外地经验后,经过长期科学实验形成的一套成功的耕作技术。这一套技术当然不是任何地区、任何作物都适用;就是在大寨,也不是每块地、每种作物都适用。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认为大寨只有革命精神可学,增产经验没啥可学。从大寨以革命精神进行科学实验、改进耕作技术的经验中,大家都可以受到有益的启发。没有水利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从大寨的农业增产经验中更可以学习不少有用的东西。当然,对任何外地经验都要活学活用,对大寨经验也是如此。大寨玉米“三深”种植法,其中有一些就是他们活学活用外地经验的结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自己使用,要使用就要适应自己的特点。盲目地排斥外地经验,或者盲目地照抄外地经验,都是缺乏真正革命的精神的一种表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