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北京缝纫机厂靠本厂力量实现技术改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13
第2版()
专栏:

摆正人和钱的关系,职工精神面貌大变,全厂生产面貌大变
北京缝纫机厂靠本厂力量实现技术改造
据新华社十一日讯 本社记者余辉音报道:北京市缝纫机厂利用废旧设备、部件和材料改造的五十二台专用机床已在最近投入生产。这些机床投入生产之后,全厂缝纫机月产能力由三千二百多台提高到五千台。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步,而所花用的资金却比通常需要的少得多。在目前北京市进行技术改造的一批工厂中,这家工厂已经成了少花钱、多办事,而且把事情办得很好的先进单位之一。
据这家工厂的负责人说,他们所以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主要是在思想上对钱的看法,以及在钱和人的关系的摆法方面发生了变化。下面是这位负责人的谈话摘要:
回顾过去
我们把发展生产的希望寄托在向国家要钱上面
我们厂是六年前由几家缝纫机修理商行合并而成的。起初只有一些皮带车床,厂房也很分散。建厂以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曾经把发展生产的希望寄托在向国家要钱盖新厂房、买新设备上,对原有的厂房设备,只想暂时凑合使用,没有想到要去改造。
我们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根据外国的样本,拟订了一个年产十万台缝纫机的现代化工厂的规划,并且相应地作出了全套设计。实现这个规划,共需国家投资一千多万元。国家进行基本建设,要集中力量在最重要的建设项目上打“歼灭战”,我们厂排不上队,钱没要到,新厂没建成。这时,我们又到处打听同行业和兄弟行业的调整情况,想乘调整的机会,请上级从外厂拨给我们一些好厂房和好设备。这个打算后来也落了空。
前年年底,国内缝纫机质量的先进水平是八十九点六分(以百分为满分计算),而我们厂生产的燕牌缝纫机只有七十八点五分。少花钱或不花钱,能不能很快缩小和消灭差距,追赶先进水平呢?我们原来是信心不足的。总认为凭我们的条件,达到当前这个水平就不简单了。现在产品质量上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要解决剩下的老大难问题,不是咱这个家底能办到的。处在这种没有钱就只能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中,该抓的工作也没有抓好。去年年初,产品质量就下降了一分。
正面一课
看到大庆人的创业精神发现自己思想上的差距
正在这时,全国开展了学解放军、学大庆、学大寨的活动。上级派我们到大庆油田参观学习。未去之前,我们想,大庆油田作为全国重点企业,在物质供应上一定是要什么有什么。亲身到那里一看,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英雄的大庆人,从不当“伸手派”,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克服了无数个困难,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伟大的成就。对比之下,我们受到很大震动:我们和大庆之间最大的差距,乃是思想上的差距。
我们开始学习他们的榜样,放手发动职工群众,穷干苦干,自力更生,开展了一个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比学赶帮运动。但是,群众的智慧究竟能不能解决我们厂的老大难问题,在我们思想上还是一个问号。谁知群众一经发动起来,新的局面却不断出现。部颁标准对缝纫机头上的金花质量要求很严,贴金花需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我们的厂房是民房改成的,没有这个条件。工人们想出办法,把打了很多小孔的自来水管装在墙壁四周,水从四周缓缓流下,车间成了“水帘洞”,保持了一定的温度,提高了金花质量。铸工车间各工序的工人凑在一起,自己动手,改进了翻砂的型板,改变了型砂的配方,没花什么钱就使缝纫机机壳底盘铸件的光洁度达到了标准,解决了生产中的一大关键问题。去年一年,职工们用废旧设备改装成二十多台专用机床,自制了一批专用工具。各车间各工种的工人还苦练基本功,提高操作水平。去年年底鉴定时,我们厂的质量分一下子就上升十五分,达到了九十四分。燕牌缝纫机的信誉提高了,我们的信心也一天天大起来。
反面一课
花钱定做现成的洋设备等了一年也没有拿到手
但是,就是在去年,我们也还没有完全从那种重钱轻人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在没有钱或钱很少的情况下,我们重视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但一有了钱,依靠群众的思想又有些模糊起来。去年,国家拨出一笔专款作为我们厂机壳加工部分的技术改造费用。拿到了这笔钱,我们不是首先考虑自己厂能不能做,觉得还是买现成的洋设备好。计划内的十二台机壳加工专用机床,只安排四台本厂做,其余八台都是花钱交外厂定做。结果,本厂做的四台专用机床和其他一些花钱很少或没花钱的革新项目,很快都投入了生产。而定做的八台设备,由于加工厂生产忙,等了一年始终没有排上人家的计划。有了钱,也没有变出设备来。事实又从反面给我们上了一课。
领悟真理
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决心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这几年,我们从本厂亲身经历中,以及从全国十多个主要缝纫机厂的参观、评比中,逐渐领悟了一个真理:在人和钱的关系中,占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因素,钱的因素只是占第二位。对钱的看法,也应该一分为二。钱,是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但是钱多了也容易使人眼睛向上,忘掉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群众路线,而这正是我们发展生产最可靠的力量。
我们从上述正反两方面教育中觉悟过来,从此决心不当“伸手派”,决心依靠群众,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并且以这种精神来迎接今年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高潮。
今年我们厂被列为全市技术改造重点厂,改造规划包括一百零五个重点项目、二百二十五台(套)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将使缝纫机年产能力由去年的三万七千台提高到明年的十万台,质量进一步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完成这个任务究竟要花多少钱?上级请有经验的兄弟厂专家帮我们算账,提出至少需要一百二十万元。我们也算了账。我们发动全体干部、工人、技术人员先后讨论了三次,所有的改造项目都由有关的车间、小组逐项具体研究和落实。改造计划内的设备,本厂能做的一百七十八台一律自己动手做。能利用废旧设备、部件和材料的,一律不用新的。反复落实结果,七十万元就够用了。
我们在发动职工群众讨论和制订改造规划时,已经把群众提出的许多少花钱、不花钱的办法纳入了预算。可是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又有许多更有效也更节约的新办法涌现出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少项目花的钱比预算数还要少。厂里最初打算参照外地的先进经验,花四千元自制一台上轮加工专用半自动机床,来改造落后的上轮加工工序。但是这个工序的工人却想出了更好的办法,他们在十八天内连续对现有设备进行了四次革新,只花了一百多元,就使上轮加工效率提高了四倍,上轮摆差由二十丝减少到五丝,加工上轮的机床由七台减少到二台,操作工人由九人减少到三人。机壳喷砂、烤漆两道工序之间的电动传送带,原来计划用一千二百元,后来工人经过多次讨论,先后提出五个方案,最后想出办法,利用地形坡度制做了传送带,只花了三十多元,效果与电动的一样,还节省了电力消耗。等外厂等了一年还没到手的机壳加工专用机床,全部由机壳加工工人自己做出来了,自动化程度超过了原来的设计,而全部费用只有定做费用的十分之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