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5阅读
  • 0回复

突出政治提高干部社员的思想觉悟 发展生产必须由干部社员当家作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14
第6版()
专栏:

高阳县的县社干部提供了到基层做好工作的经验
突出政治提高干部社员的思想觉悟
发展生产必须由干部社员当家作主
编者按:各地有成千上万的干部深入基层,加强领导。到基层去工作的干部怎样实现正确的领导,怎样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这是一个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在河北省高阳县旧城公社旧城大队蹲点的干部的做法是:到生产队以后,既不是代替队里的干部,伸开手什么都抓;也不是仅仅做一个“观察员”,不做什么具体工作。而是在一切工作中突出政治,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进行具体的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地提高干部和社员的思想觉悟。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觉悟越高,革命干劲就越大,办法也就越多,在工作中和生产上的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这样做,并不是对于生产活动和技术措施撒手不管。思想政治工作是结合生产活动进行的,离开这些具体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就很难做得深入,也不容易收到实效。从上级机关来的干部,一般地说对外地的新技术、新经验了解得多一些;凡是适宜在当地推广的,就应当实事求是地进行传播。但在推广的过程中,要尊重生产队应有的民主权利,哪些办、哪些不办,哪些先办、哪些后办,哪些多办、哪些少办,都要由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群众民主讨论决定。即使确是适合当地当时的条件的,也不能不看群众接受的程度,勉强大家去做;而要做好思想工作,发动干部和群众自己来做。这样,既做到了领导群众前进,又做到了由生产队干部和社员当家作主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这样,干部和社员就会感到上级派来的干部帮助具体,办事顺心。心顺了,劲就上来了,生产就搞得好。
到基层去做好工作的经验,全国各地都有。希望各地到基层工作的同志们也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以便交流经验,进一步做好基层工作。
本报讯 记者王焴长报道:县、社干部到生产队去蹲点,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法,才能推动生产高潮不断向前发展?河北省高阳县旧城公社旧城大队的社员和干部称赞了在他们队里蹲点的干部的做法。在这里蹲点的干部既起了很好的领导作用,又注意事事由生产队的社员和干部当家作主。
旧城大队靠近白洋淀,全大队六千多亩耕地,大部分是盐碱洼地。土质坏,生产差,各生产队的家底都很薄。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四年,连遭严重的洪水和内涝,产量不高。为了帮助这个大队克服困难,改变落后面貌,今年春天县和公社派了几名干部到这个大队蹲点。经过两三个月的工作,这个大队开始变了,各项工作都生气勃勃。
在改变生产面貌的过程中,蹲点的干部处处注意发扬生产民主。
老贫农姚树芬大爷说:“办啥事都得要人们顺心,心顺了,劲就上来了。”大伙儿都很同意他这个意见。他们说:今年,县里和公社派来蹲点的五个干部来了以后,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愚公移山》,学习大寨大队的经验,找生产“上不去”的原因。这么一学一找,大家心里就亮堂了:“过去俺们生产上不去,是给那碱疙瘩吓住了。”“大寨人能治山治水,俺们也要治这碱地。一下活不了,俺们就学愚公的办法,一块块地治,治一块就少一块,非把它治了不可。”……
就这样,这个大队各生产队,订出了改造碱地、改种抗碱防涝作物的增产计划,掀起了夺取今年农业增产的生产高潮。社员说:“这个计划是俺们民主讨论订出来的,哪块地种什么都是因地制宜的。”“我们清楚地知道,照这样种,种一分就能收一分,大伙信心足,劲头就大了!”他们认为,上面来的干部,最要紧的是抓思想工作,通过思想工作推动生产,提高大家的社会主义觉悟。至于生产技术上的问题,要让生产队的社员和干部自己当家作主。
蹲点干部要发扬生产民主,是不是就不能抓生产活动、技术措施呢?那也不是的。这里的社员认为:上面来的干部对各地的新技术、新经验知道得多,应当领导生产。怎样才能做到正确领导生产,同时又充分发挥社员群众和生产队干部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呢?他们认为今年在这个大队蹲点的干部,有些作法就很好。
蹲点干部要善于听取社员的不同意见,进行具体分析,弄清楚自己的意见错了就勇于改正。第十七队副队长齐连对在他们队蹲点的公社党委代理书记董木森处理的几件事就很满意。这个队村东有片碱地,要起高垫洼。董木森根据外地的经验,认为平整土地要越平越好,要求这个队把土耙平。这个意见老农齐烟景不同意,说他是“瞎指挥”。董木森知道了,就找齐烟景问明原因,又征询其他社员的意见。大伙儿都说:“碱地有坷垃返碱慢。耙子把坷垃打碎了,土平泥细,返碱快,你的办法行不通。”董木森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放弃了自己的主张,照大伙的意见办。
正确的意见大多数人不同意时,也不要勉强去做,而要多方听取意见,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同意;然后针对这些思想去做工作,直到思想通了,愿意干了,再实行。大家都认为这也是让生产队社员、干部当家作主。他们谈到今年修台田的情况。开始,蹲点的干部提出修台田治碱排涝,很多社员都怕翻出生土盖在台田面上不拿苗,不愿干。蹲点的干部虽然知道修台田是成功的经验,仍然没有勉强群众去照办,他们找社员们座谈,让大伙讨论。经过讨论,大伙思想通了,几天工夫就修了九十多亩台田,还主动挤出时间,赶拉沙子盖土压碱。他们说:办法再好,俺们不明白,干起来就不顺心。明白了,不叫干俺也要干!
对于提出来群众就同意的主张,也不能简单从事,最好还是让大家讨论讨论,从多方面考虑利弊,充分估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这个大队地势低洼,经常发生洪水和涝灾。县里和公社来的干部建议他们多种大高粱。社员们知道大高粱抗碱抗涝,可以稳产保收,大都同意由去年的一千亩扩大为三千亩。蹲点干部让大家再讨论一番,结果发现:还有一些人对治碱缺乏信心;有的人不愿吃高粱。于是,就抓住这些活思想,在社员中进一步作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育,激发起群众改造低产面貌的雄心壮志,同时,也帮助解决改造碱地的困难问题。开沟、挖渠,修台田、作畦田,虽然是大伙儿同意的,但是把劳动力一安排就发现了困难:劳动力不足,原因是这里的女劳力出工少。在这里蹲点的公社妇女主任彭志辉就发动她们建立临时互助托儿组,使大部分妇女劳力能参加劳动。
旧城大队的贫农下中农社员和生产队干部,对于蹲点的干部既发挥了领导作用又尊重了生产队的权利,一再赞扬。他们说:这样,大伙儿干起来既顺心,又上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