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广西怎样按经济区域组织食盐供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14
第6版()
专栏:

编者按:按照经济区域而不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商业机构,组织商品流通,是组织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有利于加速商品流转,便利群众购买,降低流通费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近两年来,各地商业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有些地区已经在部分行业中调整了批发机构,有相当数量的商品实行了直线运输、跨区供应,并且在地区之间建立了合理的经济联系。广西按经济区域组织食盐供应,福州组织生猪、禽蛋跨区、跨县交售,都是比较成功的经验。
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说,全面地、系统地实行按照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这里面有思想问题,也有实际问题,需要加强领导,积极而有步骤地解决。现在,许多地方正在试点总结经验,我们希望根据实际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
广西怎样按经济区域组织食盐供应
广西盐业公司实现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的改革后,经营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职工人数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一点七四;利润增加了十倍多;运力节约达一百一十七万多吨公里。食盐经营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广西僮族自治区的食盐经营,过去是按行政区划组织的。一般做法,是由盐业部门批发给各县食品杂货公司,再由食品杂货公司转批发给基层供销社卖给消费者。这样的流通渠道,机构重叠,经营环节多,因而造成费用高,运距长,浪费大。一九六三年初,自治区有关部门在总结了这个经验教训后,为了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决定在交通沿线设立二十个盐业批发站和十五个分销处或盐仓,负责组织跨专区、跨县的调拨供应,由盐业批发站和分销处直接向基层供销社供货,不再经过县食品杂货公司这个中间环节。
改革方案一提出,大部分人坚决支持,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怀疑和反对。例如,一部分经营盐业赚钱的县食品杂货公司,不同意取消食品杂货公司这道中间环节;相反的,亏本的就支持这个方案。在盐业系统的职工中,也有人认为:过去的工作对象是四个市和六个专区,改革后要直接管理二十个批发单位,工作量增加了,因此主张仍按常规办事。一些县城附近的供销社,怕和盐业批发站直接挂钩后,由于是按计划调拨,会增加库存,占用资金;尽管这个改革对他们有降低进货成本的好处,仍然是不积极的。
自治区盐业公司在摸清楚了各方面的反映以后,觉得要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关键在于必须先反掉形形色色的本位主义思想。他们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向有关部门的职工反复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在提高职工思想认识的同时,又揭露了按老办法供应食盐造成浪费和损失的事实。如由县食品杂货公司中转,食品杂货公司单是经营食盐这一种商品,每月就多使用二百万元左右的国家资金和二百多个工作人员,占用一万吨左右的仓库,每月损耗很多的食盐。有正面的教育,也有反面的例子,引导大家看全局、算大账,这对克服本位主义思想起了不小的作用。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又在具体改革工作中,强调调查研究,经过典型试验后逐步推广。他们先在桂西的邕[yōng拥] 宁县和桂北的荔浦县分别进行了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就逐步推广。在试点的同时,又发动全体外勤推销人员广泛调查研究。经过一条路线一条路线的调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摸底,本着摸清一条改一条,成熟一个砍一个的原则,既积极而又稳当地进行了改革。
现在,全自治区七百九十三个基层供销社中,已有七百个直接和盐业批发站调拨结算,另有四百零一个基层供销社的分社,也实行了由盐站直接调拨食盐,盐业批发站还对分布在城乡的一千多个门市部直接发货、收款和转账。两年来,共计改变了九十九条运输路线,使食盐的流向做到了基本合理。
本报记者 龚成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