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让生猪进城走最经济最合理的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14
第6版()
专栏:

让生猪进城走最经济最合理的路
一九六三年十月间,我们福州市把多年来按行政区划经营生猪、禽蛋,改变为按经济区域经营,实行了跨区、跨县交售,砍掉了不合理的中间环节,调整和撤并了机构,建立了固定的调拨关系,改进了计划、财务等各种管理制度,使福州地区生猪、禽蛋的经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促进了生猪生产的发展。过去按行政区划组织商品流通,有时产地生猪大量上市,调不出去,当地业务部门怕积压,不敢大胆收购,影响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以后,由于生猪可以统一调拨、统一调剂,产地业务单位就敢于大胆收购了。去年六月间,莆田县由于仔猪一时上市过多,每斤仔猪价格由七角三分猛降为四角八分,群众有意见,分公司就在全区范围内及时进行了调剂,从莆田县调出三千五百多头仔猪给缺猪苗的连江、罗源等县,既稳定了莆田仔猪的价格,又解决了其它地方缺少猪苗的问题,有力地支持了生产。福州经济区的生猪饲养量,一九六四年底比年初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六点二,超过了全省的增长水平。
二、群众增加了收入,国家节约了费用。过去,商业机构是按行政区划设置的,同在一个福州市,就设有市、专区和县的三套机构。福州市从外地调进的生猪,从收购点到零售点,一般要经过七、八道环节。由于机构重迭,经营环节多,费用就高,损耗就大。一九六二年,福州地区经营一头生猪亏损达四十四元。按经济区域经营以后,靠近福州市的生产队可以直接到福州出售,经济区全年跨区、跨县交售的生猪有四万一千九百九十头,国家节约了运杂费十三万八千五百元;群众交售生猪的里程缩短,多得城乡差价收入大约十六万元。去年上半年,因为商品流通区划刚改变不久,福州经济区的食品经营费用水平,仍高达百分之十四点一五,亏损七十八万七千八百元;而到了下半年,经营费用水平就下降为百分之九点三六,盈利十三万多元。由于商品上市量增加,商品流通扩大,去年的生猪收购计划超额完成百分之二十五点九。
三、城乡市场供应进一步得到合理安排。经济区分公司成立后,领导、计划、经营和市场安排都统一了,商品调度灵活了,就有利于实行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不仅福州市场的供应得到了保证,农村市场也能作合理的安排。例如,连江、古田等县生猪不能自给,过去由省或专区安排从其它县调给,往往由于领导关系不统一,市场供应得不到保证。改按经济区域统一安排以后,从邻近的罗源、屏南等县调给,保证了这些县的市场供应。这样一来,全区经济活跃了,市场繁荣了。
四、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关系改进了,团结增强了,协作密切了。过去相互之间,都从本地区的需要出发,商品多时,产地急需外调,销地不要;商品缺少时,销地急需调进,产地不给,往往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按经济区域的统一领导关系建立起来以后,各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密切了,相互支持的空气增强了。去年十一月,莆田县了解到福州市需要供应更多的生猪,他们宁愿自己少吃,也坚决调给福州;到了年底,他们的库存增加到了一万头,需要往外调,而这时福州库存的数量也很大,他们就宁愿自己饲养起来,也不增加福州饲养的困难。福州市对于各县的困难也是积极帮助解决,真正做到了相互协作,亲密无间。
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商业经营一定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多快好省地组织商品流通,更好地为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国家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 黎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