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走了回头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14
第6版()
专栏:

为什么走了回头路?
河北省石家庄专区处在京广和德石、石太铁路的交叉线上,交通比较便利。一九六三年初,把原来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四十多个基层供销社(现已调整为二十八个),改为按经济区域组织工业品跨区供应。
实行工业品跨区供应以后,由于减少了商品迂回运输,许多商品少走了“冤枉路”,加速了商品流通,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执行不久,却有八个基层社打了“退堂鼓”。
为什么跨区供应有很多好处,还走了回头路呢?除了思想认识问题以外,主要是由于当时只实行了工业品跨区供应没有解决农副土产品和农村废品的跨区收购的问题。这些基层供销社因为要到跨供地区进工业品,还要把收购进来的土产杂品、副食、废品等送到原来的县城,在人力运力上都要组织两套,不仅没有节省费用,反而增加了开支。例如,无极县北苏供销社,处在正定县到无极县的中间,距无极三十华里,距正定四十六华里。跨区供应以前,县社从石家庄市进货,经过正定、北苏到无极,而北苏再到无极进货,这就使商品迂回多走了六十华里的“冤枉路”。按经济区域组织供应以后,北苏基层社直接到正定进货,商品可以直线运输。但是,过去北苏基层社到无极县送农副产品,进工业品,两辆大车,一个采购员,实行双程运输。跨区供应后,一辆大车放空到正定进工业品,需要一个采购员;另一辆大车到无极送土副产品,回来也是放空,也需要一个人,这就增加了人员,浪费了运力。
我们从实践中体验到,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除了解决好工业品跨区供应的问题以外,还必须同时组织好农副产品的跨区收购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实现商品的合理运输。
石家庄专区供销社办事处 王联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