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顾虑打消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21
第6版()
专栏:

  我们的顾虑打消了
调整商品供应区域以后,新经济区的领导同志,经常到跨供地区调查市场动态,了解群众需要,有些市场缺少的商品,总是尽先满足跨区进货地区的需要。
我们绥中县西部的万家、前所等地,和山海关仅一墙之隔,一个在关外,一个在关内。距离虽近,但由于是两个行政区划,一是辽宁,一是河北,我们在组织商品流通时,就出现了“货从门前过,就是不下车”的不合理现象。
按行政区划组织商品流通,我们要到一百里外的绥中县城去进货,往返需要三天。而到守在我们身边的山海关进货,只用一天时间。这还不算,许多从关内来的工业品,经过我们门口,一直拉到绥中,然后我们再从绥中往回运。特别是一些地区性的小农具、小商品,群众习惯使用关内的规格、式样,我们不到山海关进货,群众就进关去赶集。销售如此,一些小宗农副产品的收购,也往往是舍近就远,往返倒腾,既影响购销业务,又耽误群众生产。
一九六三年十月,上级决定把绥中的万家、前所等五个供销社,跨入秦皇岛市进货,建立两个地区之间经济上的直接联系。本来这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反映了群众的要求,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部分职工在开始讨论跨区供应时,思想上却有种种顾虑。如怕新经济区的领导部门有本位主义,供货不一视同仁;怕农村的小土特产品没有销路,等等。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不仅打消了部分职工的顾虑,而且对跨区供应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短短的一年中,我们五个供销社的购销业务不断上升。例如万家供销社,因为商品流通方向合理了,可以就近采购,经营的品种增加了一千一百多种。过去感到货源困难的大缸、苇席、玻璃等,现在都能较充分地供应了。由于货源充足,供销社的零售额上升了百分之三十八。那些担心农村小土特产品没有销路的人,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前所、万家等公社一向有生产西瓜、香瓜的技术,过去因经营环节多,损耗大,我们很少经营。去年新经济区领导上给我们就近安排了销路,一次就收购各种水果一千二百多吨。群众很满意,他们说:“供销社可真是支持生产,我们增加了收入,你们也多做了买卖。”
按照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对巩固社会主义统一市场,打击投机倒把,限制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活动,也起了不小的作用。过去,我们把经济上有密切联系的前所、万家等地和山海关区,人为地划分成两个经济区域,由于地区不同,供应商品不同,农副产品价格也不同,这就给投机商贩造成了可乘之机。现在,重新统一起来了,两地共同加强了市场管理,不仅商品花色品种齐全了,规格式样对路了,而且价格和关内也衔接了,这就堵塞了漏洞。万家供销社经营的煤油、食盐、白酒,过去从绥中县城进货,运输路途远,城乡差价大,改从山海关区调拨以后,仅这些大宗商品,一年来就给社员节省了二万四千多元,平均每户少花四元钱。
使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通过按照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使广大职工逐渐树立了从全局出发的经营思想。自从我们调整商品供应区域以后,秦皇岛市商业和供销社领导常到我们地区调查,掌握市场动态,了解群众需要。有些市场缺销商品,如名牌缝纫机、青色棉布,他们总是尽先满足我们的需要。一次,我们前所供销社经济区西甸子公社马圈子大队,耕畜生鼻疽,减少了四头。这时,山海关供销社刚刚分配到五匹马,他们立即挑选两匹支援了我们。这些事例,教育了职工,打消了怕经济区有本位主义,供货不一视同仁的顾虑。
辽宁省绥中县供销社 杨忠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