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历城巧用黄河之利巧避黄水之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23
第1版()
专栏:

  坚持使用虹吸工程 注意排灌结合 粮食连年增产
  历城巧用黄河之利巧避黄水之害
  山东推广历城经验,沿河各县积极发展虹吸工程,试验种植水稻
本报讯 记者傅洪德报道:黄河下游的山东省,今春有七十多条虹吸管开始引黄(河)灌溉,种植水稻。
去冬今春以来,山东省沿黄河的历城、齐河等十七个县建设了二十多处虹吸引黄工程和几处引黄闸,计划在两岸洼碱地上发展水稻二十万亩。
  排灌结合放淤肥田
小麦水稻双双增产
今年这个省开始较大规模地建设引黄虹吸管,是在认真总结了历城等县虹吸引黄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城县在一九五八年以前建成的一些虹吸引黄工程,除有几处短时间未利用外,几乎年年利用它放淤、浇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年来在虹吸放淤的洼地上种植小麦,单产成倍地增长。特别是去年他们学习了临沂地区洼地改种水稻的经验,利用虹吸引黄在洼地上种植水稻,结果在大涝之年,一万八千亩水稻获得平均亩产三百斤以上的好收成。他们利用虹吸引黄能够取得很好效果,主要是做到了灌溉与排水结合,田间工程配套,灌溉尾水有排水出路。在改种水稻以后,又在水、旱边缘搞了截碱沟(尽量利用天然河道),因此没有引起土壤碱化变重。
  单纯灌溉土壤碱化
盲目否定虹吸工程
有些县份,前几年却走了一段弯路。由于没有掌握引黄灌溉规律,在发展虹吸引黄灌溉时,只注意了灌渠建设,忽视了排水工程,灌溉后的尾水没有出路。加上田间工程不配套,采取大水漫灌、灌渠大量蓄水等办法,结果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碱化变重。他们没有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改进办法,就认为虹吸引黄要不得,因而使虹吸暂时停止使用。
历城的经验启发了大家。去年秋后,沿河各县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认真总结了过去虹吸引黄的经验教训,并且到历城参观学习,进一步认识到:过去土壤碱化,不是虹吸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经验不足。因此,今年在发展虹吸引黄时,都特别注意了排灌结合,平整地面,做到尾水有出路,灌溉用水均匀。发展稻田的地区,还注意成片种植,水田与旱田挖截碱沟隔开,防止湆[qì泣]碱湆水。
  形而上学害人不浅
看到榜样醒悟过来
今年在水稻整地、育秧前,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召开了沿黄河三个专区(市)和十七个县的会议,专门研究了引黄种稻、彻底改造两岸低洼盐碱地的问题。会议期间,大家进一步参观了历城县的一些引黄种稻成功的先进单位,听取了他们的详细介绍。大家一致认为:历城县虹吸引黄种稻成功的经验,给全省沿黄各县树立了引黄改造碱洼地的样板。有很多人还检讨了过去的一些形而上学的看法。光看到黄河有害的一面:地上河,不利于防汛;向外渗水,引起两岸土地盐碱化。而没有看到它有利的一面:正因为是地上河,可以倒虹吸发展自流灌溉,变碱洼地为旱涝保收的水稻田。黄河的大量泥沙,处理得当,还可以淤地肥田。
  取得经验积极行动
先作试验稳打稳扎
目前,黄河沿岸各县正积极发展虹吸引黄灌溉工程,油漆虹吸管,整修排、灌渠道,修整稻田。进度较快的历城、齐河等县,已基本完成了今年种稻的虹吸配套工程,很多社队开始放水。历城县在去年种植一万八千亩水稻获得丰收的基础上,今年又在沿黄河涝洼地上扩大稻田六万亩。其他十几个县由于田间水利工程还没有全部配套,过多地种植水稻,人力、物力条件还不具备,技术力量也不足,同时,估计到枯水季节还会发生缺乏水源的问题,因此,决定先在较小的面积上作试验,每个县都计划种植一两万亩,待取得大面积丰产经验后,再分期分批把沿黄大片低洼易涝易碱地改造成水稻田。
沿黄河各稻区还根据旱年黄河枯水季节,有些虹吸管有几十天出水不足或不出水的情况,普遍做了两套打算,采取虹吸与电力、机械提水相结合的办法,以确保水稻田用水。靠近济南的历城县,已在虹吸管附近安装好二十五套电力排灌设备,准备在枯水季节虹吸不能充分吸水时,用电力提水。其他无电灌条件的县,一般都准备了柴油机作动力的水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