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怎样解决鲜蛋加工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23
第2版()
专栏:

  怎样解决鲜蛋加工问题?
过去集中加工,损耗大,质量低;现在组织生产队采用亦工亦农办法加工,减少了损耗,保证了质量
鲜蛋生产发展了,在加工保管工作上,是走群众路线,让更多的人参加,还是依靠少数人,把希望寄托在“专家”身上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走过一段弯路。
我们县每年收购鲜蛋三万多担。为了防止变质,过去集中在两个中途转运站加工。当时我们认为,这里有“蛋技师”,能够保证质量,提高合格率。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增加了中转环节,延长了加工时间,反而增加了损耗,降低了质量。所以我们又改用分散加工的办法。可是,这一来,人员增多,设备增加,费用很高,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时,有人提出组织生产队用亦工亦农的办法加工。我对这个办法有很多疑虑:认为生产队没有技术员,不能保证质量;农业生产忙,抽人搞蛋品加工,会影响农业生产。
今年三月,我带着这个问题到北河口公社鸡公嘴购销组蹲点。同那里的干部、社员一商量,他们不但愿意用亦工亦农的办法搞蛋品加工,同时还向我们讲了一番好处:对国家可以减少损失,增加积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对生产队能充分挖掘劳动潜力,增加集体收入,巩固集体经济;对个人能增加收入,进一步改善生活。
于是,我们在这里组织了一个加工组,仅半个月时间,就加工了味蛋(即松花蛋和咸蛋)五百多件(每件重四十斤),既减少了损耗,又保证了质量。生产队还增加了一百多元收入。
全县推广这个办法后,第一批调到省里的四百五十件味蛋,合格率提高百分之六,破损变质率降低百分之四。按全年加工味蛋四万八千六百件计算,国家可节省费用开支十二万多元,生产队可增加收入一万二千多元。
鲜蛋加工工作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做任何工作都不可主观片面,忽视群众力量。商业部门要出色地完成任务,这两点尤其重要。
湖南省南县商业局局长 陈炳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