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人间天上两心同——看日本童话剧《竹子姑娘》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24
第6版()
专栏:剧评

  人间天上两心同
  ——看日本童话剧《竹子姑娘》随感
  袁鹰
日本童话剧《竹子姑娘》(若林一郎作剧、中村俊一导演),带着浓郁的抒情意味和明快的喜剧风格,来到中国观众面前。观众乍看之下,也许有点纳闷:它是何所为而演的呢?等到你逐渐地进入那如画的竹林里,同竹子姑娘、同那些善良、正直的村民同歌共舞,一起欢笑、一起叹息的时候,你就不知不觉地消除了你的纳闷,甚至会觉得它好象并不是古老的童话,也不是人们臆造出来的美丽传说,而是日本人民的现实生活了。因为,你听到的,是日本人民不畏强暴、不怕邪恶的心声;你看到的,是日本人民追求和维护美好事物的决心和力量。因而,也就十分饮佩剧作者和导演的精密心思,他们把这个主题表达得如此清晰、和谐,而又如此富有诗意。
用强力夺走一位农家姑娘,对封建时代的皇子、大臣、将军、财主们来说,本来是易如反掌的事,在人民没有权利保卫自己生存的年代,这种悲剧只能不断地重演。人们噙着眼泪叙述过去的故事,也噙着眼泪等待它重演。然而,到了《竹子姑娘》里,情况起了变化。人们为了保护他们的竹子姑娘,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把那五个贪婪、愚蠢的达官贵人,玩弄于股掌之上,要他们怎么着就怎么着,到最后,使他们一个个归于可耻的失败。即使他们有钱有势,能够横征暴敛,挥金如土,能够封官许愿,叱咤风云,但是他们在老百姓面前,统统只能束手无策,夺不走一个普通的农家姑娘。
剧作者和导演的心思并没有停止在这个高度上。他们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手法,把竹子姑娘这个朴实、善良的形象推向更高的境界。近卫大将为了龙首珠而触怒了龙王,滴雨不下,禾田全枯干了,竹子姑娘同村民一起求雨,并且答允献身到月宫去。于是,大雨滂沱,禾田得救了。雨过天青,竹子姑娘却不见了。为了大家的幸福,她心甘情愿离开了人间。
残暴、愚蠢的统治者们,永远得不到这个少女。而当明月东升的时候,竹子姑娘在月宫里仍然与村民一起载歌载舞。在这里,天上和人间距离并不遥远。竹子姑娘其实并没有离开大家,她的心同父老兄弟姐妹们的心永远是相通的。
这样,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个为劳动人民深深喜爱并且全力保护着的竹子姑娘是谁呢?她难道不是一种象征吗?她是忠贞不屈的意志的象征,就跟不怕严寒、不怕风雨的竹子一样。她是人们劳动和丰收的象征,欢乐歌舞的象征,称心如意生活的象征,她也是美的象征。
《竹子姑娘》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然而它又处处使人想到现实生活。
《竹子姑娘》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一首清新活泼的诗,然而它却严谨地揭示着一个真理。
当我写完这篇短文的时候,一轮明月正到中天,银色的清辉在周围的房屋树木上涂上一层薄薄的轻纱。象征着日本人民的心愿和理想的竹子姑娘,还在月宫里吗?我仰望着明月,耳边仿佛又响起明朗、愉快的歌声,眼前仿佛又浮起轻盈、健朴的舞姿。是的,任何艺术,只有当它反映了人民的欢乐和哀愁,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意志,它才能同人民一起永存。正是: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