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从一个生产队的选举看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28
第2版()
专栏:

  从一个生产队的选举看到的
  本报记者 王焴长
我回到去年蹲点采访的河北抚宁县卢王庄公社蒲兰大队的时候,各生产队正忙着一年一度的干部改选。
蒲兰大队是经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生产大队。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推动着这儿的生产革命,新的农业生产高潮,在这里热火朝天地掀起来了。他们提前完成了引洋河水入蒲河的大渠工程,又在村西开出了一条榆树沟引水干渠,使全大队四千多亩旱地基本上水利化了,一千亩旱地变成了水田。
为了搞好生产,村里的人们对这次改选干部特别关心。
前两天,第一生产队的选举揭晓了。新选的生产队长名叫杨国臣。他是连选连任。
这个人,去年选举时,队里为选不选他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论。
杨国臣的暴脾气,不光在全村闻名,在全公社也是有名的。去年选举时,有人刚提出他的名来,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他那脾气咱受不了。”
“还有哩,队上的大车,社员出门串亲的,谁家不借用下子?你找上他了,可真象是借他家的一样,不是地里要用,就是副业上要使,没个痛快的!”
“可不是,秋天孩子拣秋往家拿了,大人都下地了谁知道,可他找上你就是自私啦,个人主义啦,帽子一大堆,尽往大人脸上抹灰,咱可是受够他那窝囊气了!”
你一言他一语的,越说越多,越觉着杨国臣的脾气实在叫人受不了,压根儿就不能选他当队长。
可是,临到确定候选人时,一些贫农下中农站出来了,他们争相发言:
“杨国臣脾气不好,说话尽冲人,谁不知道,可得看他耍脾气是为公还是为私?……”
“那可不,孩子拣秋往家拿,他批评人不讲方式不对,可当爹妈的也该教教孩子。这许多年,谁没见到过,杨国臣从秫秸里拾半拉穗子也往队里送,谁见他拿过一截草棍回家?光说脾气大,不看他为啥发脾气,这可不公!”
“说国臣不关心社员,只管出工,这话也不公。他当队长,出工抓紧点,要求严点,可对自己要求更严,抓得更紧。这样多事,人家哪天不是出工走在社员头里,收工走在末里?什么重活、脏活他没带头干?正月间,挖扬水站基窝,天冷大伙儿都没下去,他就刨开冰块先下去;秋天发大水,社员都在家里拾掇自个儿东西,他在地里看庄稼。发脾气记着了,人家日里夜里、风里雨里成天为队下忙乎可没记着。”
老人们说着说着就上气了,干脆在会上质问起来:咱队里几百口人还吃饭不?想不想多打粮食?脾气暴咱开会批评,叫他改。放着这么个好队长不选可不中!
最后,还是贫农下中农的这席话让大伙清醒过来:杨国臣脾气暴是叫人不好受,可也真找不出他哪次是为了个人。就这样,大部分人投了杨国臣的票,他也才当选了队长。
选举杨国臣的这场争论,引起我想过好些问题。比如说吧,对杨国臣这样的人物应当怎样看?在现实生活中有突出缺点也有突出优点的人是不少的,有时甚至使你一接触到他的突出缺点时,就会不自觉地否定了他,我们对一个典型,往往要求它完美无缺,是否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同样一个人,在贫农下中农眼里,跟其他人就有了不同看法,这不是给我们提出了听谁的话的问题么?而这些,又岂只是如何看待一个人物应当考虑的!
这次选举,杨国臣又当选了。选举那天,杨国臣得到的票数比去年增加了许多,只差三票就是全票。但是,这次选举杨国臣还是有过争论,不过内容不同了。争论的是杨国臣的脾气改了没有?改了多少?
开始,有人提出:“去年选杨国臣时,就提他改脾气,可他还是没有改。你看,秋天打场那阵,他对杨洪祥那凶煞相多叫人难受?”
话音才落,争论又展开了:“他熊杨洪祥,我看就该。那天场上正打高粱,眼看响雷打闪的,大雨就要来了。社员们都在场上忙着收队里高粱,他杨洪祥是副队长,不顾场里,倒往家跑,收他那房上的小不点白薯干,心里还有个集体不?我看了都生气。”
“改没改,大伙儿想想。”贫农下中农代表杨少田发言了。“过去,队里办啥事,杨国臣队长不点头不算事,赶去年大伙儿提了意见,哪件不是咱大伙儿不点头不算事?冬天,队长看到原料少,没打算办油坊。大伙儿说:‘家什有的,办一天多挣一天钱。’队长照大伙儿意见办没有?前几天买那两头母猪,队长想的是发展猪只,多积肥,是给大伙儿办的好事。可队长也没自作主张,还找大伙儿开会研究过吧?……”
这一讨论,大伙儿心里就越扯越亮了:队长态度生硬还没完全改掉,可队里定个大事,都先跟贫农下中农代表商量,有的还开社员大会决定,改得多啦!
这次选举,使杨国臣又受到了一次教育。他在新当选的干部讲话时说了几句心里话:“去年大伙儿给我提了好多意见。缺点都是我身上有的,可我听起来不好受,想不干了。贫农下中农代表批评我:你不想干,是不是不想改自己缺点?我听了他们的话,干了,也改了些,可还没改完,这次大伙儿又给我提了好多意见,我还改。”
杨国臣的话虽是简单,可使我觉着自己是社员也该选他。听了社员们选举中的这些争论,列举出杨国臣改进的那些事实,我直接感触到了我们的民主选举制度的力量。看吧,这种群众性的批评与监督,正在促进着我们农村基层干部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越变越好,越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客观事物总是在矛盾斗争中有所前进,有所发展的,没有什么完美无缺的事物。我们要善于看到在矛盾斗争中前进的事物中,那些闪耀着社会主义制度光采的东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