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医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5-28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医学理论与实践关系问题的讨论
《健康报》从去年七月二十九日起,开展了关于“正确的诊断治疗从哪里来”的问题讨论。目前,这个讨论尚未结束。
讨论是从王士雯的《正确的诊断治疗哪里来?》一文开始的。作者认为,正确的诊断治疗首先来自医务人员通过对患者病情病史的了解所取得的感性材料。然后,还必须实事求是地去分析判断,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同时,必须正确地对待医学理论,即在应用医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时候,必须首先尊重从病人处得到的感性材料,而不能套用书本知识。诊断和治疗还要在治疗的实践中加以检验、修改和充实。但是,龚伦在《掌握医学理论是正确诊断的先决条件》一文中反对王士雯的意见。他认为,医务人员要获得正确的诊断,首先应当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临床知识以及与之有关的学识。那些强调事事躬亲自问的想法,实际是对理论、前人或他人经验的忽视。
这两种不同的意见,吸引了许多人参加讨论。讨论中主要涉及如下两个问题。
一、医疗实践在诊断中的地位怎样?有的同志总结了自己误诊的教训,认为凭死的书本知识,用书本的条文去套,其结果必事与愿违。有的同志指出,医生的诊断治疗,只有通过反复的观察、研究和修订治疗方案,才能使医生对病人的疾病认识逐步提高,乃至找出疾病和防治疾病的规律。还有的同志认为,龚伦的观点是从理性到感性,由理论到实践,这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的。
二、如何看待医学理论的书本知识?许多同志指出,数千年来积累的医学理论,既有科学性,也有局限性,因而不能把它看成是金科玉律,而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加以检验、充实和提高。否则,必然束缚了大家的创造性。他们还指出,任何先进的医学理论,也只能帮助医务人员去认识疾病。如果没有深入的实践,就不可能很好地对具体病情作具体分析,从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同时也不可能深化和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并进一步运用于临床实践。
此外,讨论中还涉及了如何看待病人在诊治中的作用等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