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真喜欢这样的大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03
第3版()
专栏:怎样办好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新型学校

真喜欢这样的大学生
去年十月到十二月,我厂组织了一部分在业余大学学习的学生,突击研究解决二十个重点项目的技术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从一九五八年以来,我厂自制了不少专用设备,并且大部分已经投入生产,但是还有一部分设备,由于某些技术关键问题没有解决,这些机器设备一直不能使用。工人对这件事很有意见,他们批评厂的领导干部不尊重工人的劳动,不爱惜国家的财产,花了很多钱造的机器设备,象“老黄牛”一样被关在仓库里睡大觉。我们接受工人的批评,决定组织在业余工大半工半读的学生来解决这些技术关键问题。
这些都是我厂老大难的技术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原材料消耗,有的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他们接受这些任务以后,从生产实际出发,自行设计,与工人一起实际操作,刻苦钻研,不到三个月,就解决了十九个重大技术问题。如第二机工车间加工的马车螺钉,需要量很大,但加工方法很落后,日产量只有三千多只,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车间于一九五九年自制了一台冷燉机加工马车螺钉,但是由于工艺关键没有解决,这台机器一直没有投入生产。这次由工人出身的助理技术员张海龙担任了这项研究任务。他运用了三年来在业余大学学习的知识,与工人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攻下了技术关,使这台机器投入了生产,生产效率提高七倍以上,模子消耗也大大地减少了。
这些半工半读的学生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能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他们不仅搞设计,而且能亲自动手操作。上海业余工大的学生周隆业与工人宋锡跃,合作研究加工织布机三角皮带轮专用车床的技术问题。他们接到任务以后,访问了技术员、工人,广泛搜集资料,并且亲自在这台机器上劳动了一个多月,才把这台机器的问题摸清楚。这台机床装有十把车刀,同时切削加工,受力不均匀,加工工件震动,车刀常常爆裂,有时连刀座也会爆裂。周隆业根据金属切削的轴向、径向受力原理,重新设计了一个刀座,增加了三把底槽车刀,科学地安排了先后进刀次序,不仅解决了震动、爆裂问题,而且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
从上面的事实中,我们看到半工半读的好处。正象我厂的工人所说的:“这些学生又会设计,又会做,毛病一摸就准,能够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操作冷燉机的工人袁治平说:“这些学生改进了设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也提高了。我们工厂就是喜欢这样的大学生。”
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副厂长
班光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