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蓝田猿人头骨发现经过及地层概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08
第5版()
专栏:

蓝田猿人头骨发现经过及地层概况
贾兰坡
陕西蓝田地区的“新生代”地层保存得很完全。从大约六千万年前的始新世起一直到现在,各个时代的地层几乎都有了代表。过去,我国其他地方虽然分别建立了许多不同时代的标准地层剖面,但从未发现过如此完整的。特别重要的是在蓝田地区,不同的地层中都发现了丰富或较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对鉴定地层时代和研究脊椎动物的演化与分布有重大的意义。
自从一九六三年在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了“蓝田猿人”(或简称“蓝田人”)下颌骨和一些旧石器之后,更进一步证明这一地区在古人类和古文化的研究方面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一九六四年便组织力量进行了较全面的工作。目的是想逐步把这一地区的新生代地层搞清,给华北地区的同时期地层的调查和研究建立起一个样板,同时也想通过发掘获得更多的古人类和古文化以及古脊椎动物的材料。
一九六四年的工作,是在最近几年来许多人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新生代地层方面的研究牵扯的学科很多,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有关的九个单位一起承担了这项工作,其中包括地层、冰川、地貌、新构造、沉积环境、古生物、古人类和旧石器时代考古等学科。我所除了参加地层工作外,还承担了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和旧石器的发掘与研究工作。
公王岭的化石地点是一九六三年夏天发现的。一九六四年我们又组织了一个小队在此进行了有计划的发掘工作。
公王岭是一条土岗,前临灞河,后依秦岭,地处蓝田县九间房人民公社。
登上公王岭的山坡,可以看到厚约三十多米的砾石层。砾石之下,还露出了一层棕红色的砂质泥岩;砾石之上覆盖着厚达三十米的夹有几条褐色埋藏土的土状堆积物,我们称它为“红色土”。猿人头骨和大批的哺乳动物化石就发现在红色土下部的钙质结核及红色土层中。
这一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是成堆地埋藏在地层里的,只要遇到化石就是一堆。可是就在同一个层位里,有的地方则是干干净净,连骨头碎片都难以找到。它说明这里不是猿人居住过的地方,是经过水流搬动过的。但搬运的距离不远,因为所有骨面都几乎没有冲磨的痕迹。
五月二十二日首先发现了一颗猿人的牙齿,在这颗牙齿的下面还露出了很大一堆野兽骨胳化石。既然发现了猿人的牙齿,当然在这一堆化石里面还有可能埋藏着猿人身上的其他材料,特别是更有发现头骨的可能。
全部化石运到北京之后,紧接着进行了化石的修理工作。十月九日到十二日先后修理出来一颗完整的猿人牙齿和一个猿人头盖骨,随后又修理出一颗牙齿和一块上颌骨。全部的猿人材料——头盖骨、三颗牙齿和一块上颌骨虽然修理出来的日期有先后的不同,但它们是在一起发现的,是属于同一个个体之上的。这批珍贵材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掘出来的,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来研究,这不能不使我们回想起解放前参加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的惨痛情景。北京猿人的化石虽然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亲手发掘出来的,但是由于美帝国主义拿出一些肮脏的发掘费用,不但剥夺了中国人的研究权,甚至我们亲手挖出来的东西再想看一眼都有很大困难,这怎能不使人气愤呢!
为了说明猿人头骨的地层,我在此先谈一下公王岭的剖面。
公王岭地层的底部是一套以棕红色砂质泥岩与砾岩互层为主的沉积。在公王村的左侧和公王岭背后的水子沟,可以见到这套沉积物的清楚剖面。砾岩中的砾石以片麻岩和花岗岩为主。砾径一般较大,风化程度很深。由于从棕红色砂质泥岩中,发现了三趾马、鹿类及犀类的化石,再结合野外对地层观察和对比,我们把它的时代定为上新世。厚度约二十米左右,未见底。
在这一层的沉积物之上,分布着厚三十三米的风化程度较浅的砾石层,与下部的砾岩之间有一个剥蚀面。这层砾石颜色呈灰白色,砾石成分虽然也是以花岗岩为主(占百分之五十),但石英岩则显著增多(占百分之二十八),片麻岩(占百分之十)和其他岩石(占百分之十二)则明显减少。砾石的磨圆度和分选性也较好,以扁圆体的居多,未胶结,并夹有粗砂和砂质土的透镜体条带。
关于这层砾石的成因和时代,目前各家的看法还不一致。有人认为砾石为洪积物,也有人认为是冰碛物,因为砾石有的平卧、有的竖立、有的斜倾,并且有些砾石具有凸凹面或有擦痕。至于时代,有人认为是早更新世,也有人认为是早更新世——中更新世,还有人把它看作是中更新世的底砾石层。可是,上覆的红色土(含猿人化石层)的时代,根据现有的化石证据,应为中更新世早期。这层砾石的时代应该较早,以放在早更新世较为合适。从化石层的层位和整个哺乳动物群的性质来看,再往后移是有困难的。
上述的砾石层之上覆盖着厚达三十米的“红色土”。这层红色土的下部有两层比较清楚的埋藏土,猿人头骨和二十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就发现在两层埋藏土之间,在砾石层之上约五米。
这个地区的红色土分布相当广泛,构成灞河第三、四级阶地,堆积在白鹿原与横岭(又名北岭)的上部。特别值得提到的是,这一地区的红色土中的埋藏土十分发育,最多的地方可达二、三十层或更多。就整个这一地区来说,愈靠底部,红色土的钙化程度愈深,形成了很厚的硬板层(如涝池河陈家村);硬板层之上靠下部的红色土,钙化程度较浅,结核通常较为疏散,埋藏土的颜色也较淡;靠上部的埋藏土颜色鲜明呈紫红色,钙质结核较密集,但厚度较薄。我们针对这一带的红色土新建立了一个组——“泄湖组”,其下部地层由公王岭的含猿人头骨层为代表,上部地层由陈家窝村含猿人下颌骨层为代表。不过其间的界线尚不明确,公王岭的红色土的上部是否还包括着陈家窝村红色土的下部地层,目前还找不到明确的标志。这个地点我们今年还在继续进行发掘工作。
公王岭含猿人头骨层的时代,有人认为它的时代更早一些,可以放在早更新世的末期。我们根据野外的观察认为,把它放在中更新世的早期较合适。
公王岭的上部红色土和陈家窝村的下部红色土对比起来,从地层上看,它的红色土地层中的埋藏土颜色较浅,钙化程度较差,结核多成薄层或分布零散,与整个这一地区结核硬板层之上的靠下部的埋藏土的性质相当。陈家窝村则有所不同,在厚二十六点八米的红色土地层中,埋藏土的颜色深而鲜艳,其中的钙质结核常富集成网状,这种性质也与整个这一地区的靠上部埋藏土的性质相同。在陈家窝村的剖面上可看到六层埋藏土,猿人的下颌骨即发现于最下层埋藏土之上,离晚始新——早渐新世的灰白色砂岩之上约八米。上数第五层是密集而倾斜的三条红褐色埋藏土,在附近其他地方的靠上部的红色土层也见到过,可作为划分红色土的标志之一。
从动物化石看,陈家窝村地点所含的哺乳动物化石种类目前知道的还不多,难以作出时代上的可靠判断。然而,在公王岭已发掘出来的哺乳动物和陈家窝村的相比则有所不同;公王岭有几种过去不见于秦岭以北而在长江以南洞穴中习见的动物。陈家窝距公王岭仅二十九公里,却未见这几种动物,中间并没有不能逾越的障碍,在分布上不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何况公王岭动物群在这一地区也并非孤例,在涝池河厚钙质硬板层之上的红色土中也发现了基本相同的属种,因此两者之间这种不同现象,看来是在时代上有所差别。
陈家窝村和公王岭两个动物群是否完全相同,还是有先后之别,目前虽然还不能十分肯定。但是从现有的资料看来,公王岭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的早期,肯定早于周口店北京猿人动物群。
对于最后确定公王岭的地层时代和分析当时的环境,目前所知的材料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还得做大量的工作。我认为有关的兄弟单位共同配合起来再打一次“歼灭战”对工作是有益的,必能取得更多的成果。对于红色土之下的砾石层的成因问题,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要把红色土再进一步划分,确定它和陈家窝村红色土的关系,等等,只凭地质工作者的野外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孢子花粉分析、岩石和矿物的机械和化学分析……等等来帮助解决。
此外,单注意这一、二个地点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他的有关的地点进行调查和研究,才可能对这个地区的地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涝池河的地点应该给予注意。去年我们也有一个小队在此进行了发掘,发现不少的哺乳动物化石。这里的红色土很厚,可达一百多米,底部出露了很厚的结核硬板层,在结核硬板之上发现的化石很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涝池河第十三地点,其化石性质基本上可以和公王岭的哺乳动物群对比。在涝池河这个地方,在不同层位中发现了化石,对解决这一带红色土的详细划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发现人类化石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着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