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上海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10
第5版()
专栏:

上海工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
顾训方
近年来,上海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为了多快好省地完成国家交给的生产任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革命精神,积极地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当前运动的发展有两个特点:第一,革新的矛头指向当前生产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因而目标明确,效果显著;第二,坚持和发展一九五八年以来的技术革新项目,使之在生产实践和反复试验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是紧密结合生产,积极采用“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备和工具的革新。充分利用老设备,改革老设备,提高其性能和精度;创造高效能的专用设备,提高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同时大搞刀具模具的革新。第二,工艺革新。一面改进操作,在老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一面积极创造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迅速改变生产面貌。第三,产品设计的革新。根据使用要求,采用先进的、合理的设计,发展产品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做到简化结构、提高性能、降低原材料消耗。第四,采用新型原材料,以适应产品向高精尖发展的要求。同时针对短线原材料和稀缺品种,进行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原材料。总之,由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方向明确,内容丰富,因而群众发动的面比较广,效果比较显著,不但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为赶上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几年来,通过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思想革命化是强大的动力
国家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全面好转,要求工业不仅在生产水平上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要继续贯彻质量、品种第一,继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实现增产不增人。从上海情况看来,要求工厂实现上述任务,无论在生产设备、劳动力和生产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上海老企业多,陈旧的设备占的比重大。怎样才能更好完成国家交付的任务呢?完全依赖向国家要人、要钱、要设备吗?这既不现实,也不应该。当然,发展生产的必要的条件国家是可以提供的,但是,国家重点建设任务很多,不可能完全满足各方面的需要。上海是一个老的工业基地,更应该充分挖掘自己的生产潜力,让国家的设备、资金、人力用到最迫切需要的方面去。既要质量、品种第一,又要又多又快又省,这能办得到吗?我们肯定地回答:能。在新形势新任务的面前,我们坚决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气概,放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己动手,大搞革新,这样,一切前进中的困难就迅速地解决了。如上海农药厂生产的乐果是一种治蚜虫、红蜘蛛的特效农药,为了支援农业的迫切需要,不但产量要大幅度增加,而且还要求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这个厂原来要依靠国家投资新建一个车间,才能实现上述任务,但是他们在全国工农业生产高潮新形势的鼓舞和推动下,振起革命精神,决心眼睛向下,干部跟班劳动,向工人群众请教,一面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性资料,一面放手发动群众,革新工艺,改进操作,充分利用废液,使原材料利用率大大提高,结果只花了较少的措施费用,就使年产量从原来三百多吨提高到去年的一千七百吨,今年又将提高到四千吨;农药的有效浓度从百分之四十五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成本下降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实践证明,任务重、要求高、设备陈旧,这是客观情况的一面;但是,生产中的决定因素是人,只要人的思想革命化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把革命的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敢想敢做建立在客观可能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不断地革新技术,改造设备,使生产过程不断完善化,实现多快好省。
充分发动群众,从实际出发,破除迷信,尊重科学,大胆创新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生产需要革新,革新为了生产。只有把革新的矛头指向生产关键问题和加强薄弱环节,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要讲清形势,交代任务,指明方向,使群众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干部要亲临前线,深入现场,参加劳动,和群众并肩作战,及时总结经验,从思想上、组织上、条件上积极支持群众的革新创议。当一个革新项目成功后,当原来生产任务与设备不适应的矛盾解决后,还要及时抓住新的矛盾、新的关键和薄弱环节,发动群众,不断革命,使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必须从生产实际出发。这就是说,既要尊重科学,又要破除迷信;既要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又要反对脱离实际的老框框、洋教条,敢于大胆创新。不但简单的技术问题如此,复杂的技术问题也是如此。吴泾化工厂搞合成氨生产过程自动化,如果按照洋框框的程序,需要五年才能实现自动化。可是吴泾化工厂的同志们认为:一不能等待,二不能依赖,必须打破对自动化不敢碰的神秘思想。他们决心跳出洋框框,从生产实际出发。在初步制定方案后,以现场调整试验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模拟计算,从单机自动化、区域自动化入手,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实现全部生产过程自动化。他们在没有自动化经验,没有自动化方面的专家,没有现成的自动化设计方案和现成全套的自动化仪器仪表的情况下,依靠厂内现有技术力量,配合全市各有关科研单位、工厂,发扬技术民主,自己动手制造安装,边试用,边改进,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完善,终于使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的变换和除尘鼓风工段初步实现了区域性的综合自动化。实践证明,任何外来先进经验,我们都应该认真学习、研究,但决不能简单地移植或生搬硬套,只有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生产实际出发,刻苦钻研,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才能摸索出自己的发展生产技术的道路,才能以较短的时间,赶上并超过国外先进技术水平。
不断革命,做好巩固、推广、提高工作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成败的关键,不仅在于革新的方向对头,而且还在于掌握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革新创议的最后成功,都必须经历过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必须发扬不断革命精神,做好巩固、推广、提高工作,才能使革新成果真正拿到手。革新成功一批,就要巩固、推广、提高一批。凡是经过试验鉴定行之有效的项目,就应该有一条实现一条;实现一条,巩固一条。要发动工人边用边学,边学边用,逐步熟练操作,掌握新的技术,在技术革新项目巩固的基础上,有领导、有计划、按行业、按工种迅速加以推广。在巩固、推广的过程中,还要抓紧提高工作。一方面,要发动群众,结合自己的生产条件和实践经验加以补充、修改,使技术革新成果不断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群众的观摩、比较,广泛交流,取长补短,去粗取精,把革新项目进一步完善化。一个革新项目的巩固、提高,决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有的甚至比革新创造更加艰苦,所花的精力更大,经历时间更长。如合成五金厂搞生产别针的自动机器,一九五八年破除迷信,只花了五天时间就试制出了第一台机器。新出世的机器很不完善,加工的产品质量差,机器毛病多,八小时里,修车比开车时间长。但是这个厂的工人认为:“有一分钟的成功,就能够有一天的成功;它能转出一个别针来,就能够转出成批别针来”。他们认真总结经验,经过几年时间,先后搞了五台,一台比一台改进,一台比一台成熟,经历了二百多次试验,取得最后定型成功。又经过半年努力,自己动手制造了十二台别针自动机,投产后,每个工人别针日产量从四罗半提高到三十五罗,增加六点七倍,成本下降百分之六十多,原来要一百零三个人操作,现在只要十二个人就行了。
实行“三结合”,广泛组织技术大协作
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是工厂企业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通过“三结合”,可以使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革新和应用相结合。除了厂内的“三结合”外,还要广泛组织厂外的“三结合”,即:科研机构、生产部门、大专学校相结合,设计、试制、应用相结合。通过这种“三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上海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技术协作比较方便、科研机构和大专学校比较集中等有利条件,在更广泛的程度上,我们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开展大协作,把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拧成一股绳。这样,既可加快研究试制的过程,使科学研究成果迅速运用于生产,又可使科研更好地为生产服务,解决生产上各种各样的技术关键问题,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例如,这几年,为了发展合成纤维、塑料、染料和助剂等,我们组织了包括科研机构、大专学校、生产单位、应用单位等在内的“一条龙”大协作,大大加速了这些产品的发展。染料助剂是一个新发展的部门,过去生产的品种、数量远远落后于实际需要。从一九六三年以来,助剂工厂积极和研究部门密切配合,参加新产品课题的讨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就考虑到生产工厂的具体条件,使科研项目一获得成功,就能具备生产条件,迅速投产。同时,又和应用助剂的工厂密切配合,根据使用需要和条件,提供新型的助剂品种。两年来,试制成功二十多个新的助剂品种,使天然纤维织物及一般染料所需要的主要助剂,基本上做到了自给。化学纤维和高级新型染料所需要的助剂,也初步满足了国家的迫切需要。其他许多高精尖产品的试制成功和重大新技术的掌握,也都是科研、生产、应用各方面实行大协作的产物。
树立雄心壮志,加快步伐,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技术革命是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必须树立雄心壮志,争取时间,加快步伐,使我们的科学技术不仅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且要在一个不太长时间内,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世界第一流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为了更好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使其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第一,要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各级领导要从思想政治上给予支持和鼓励,放手发动群众,使群众敢想敢干,尊重科学,针对当前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大胆革新。同时,还要对广大群众中已经涌现出来的革新项目,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交流推广,落实措施,促其实现,使其在比学赶帮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发挥更大的威力。对于束缚群众手脚,障碍技术革新的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做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简化手续,促进革新。在解决革新的费用、材料等问题上,既要强调贯彻执行自力更生、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少花钱、不花钱,用穷办法、巧办法搞上去,又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合理降低工缴费用,实行技术革新贷款,为继续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二,要高瞻远瞩。根据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积极采用、推广和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一抓到底,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并通过重点带动一般,使各行业生产技术跃进到一个新水平。同时,要远近结合,一方面,要将群众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成果,通过分析排队,抓住关键性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项目,经过鉴定定型,总结提高,使之配套成龙,全面推广。这样,就可以使新的技术在老厂技术改造和新建扩建项目中发挥重大作用,并使一个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迅速变成全行业同工种的先进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各个工业部门各工厂企业又要研究和提出今后发展新技术,实现技术改造的重要项目,制定长远规划,发动群众,围绕这些任务,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活动。
一九六五年,和全国一样,在上海一个新的生产建设高潮正在形成。国家对上海的要求愈来愈高,任务愈来愈重,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全市广大职工,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继续虚心向兄弟地区、省、市学习,乘胜前进,掀起一个新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高潮,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将上海工业的生产和科学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