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游泳史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10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游泳史话
朱文英
游泳在我国并不是陌生的活动,它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一些军事家已经懂得把游泳应用到军事训练和战争上,那时已有一批善水的兵士。在《六韬·奇兵篇》里说到:“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者也。”把“越深水渡江河”,作为一项特殊的军事技术。《晏子·谏下篇》中记载:“古冶子曰:吾尝从君济于河,鼋御左骖,以入砥柱之流。当是时也,冶少不能游,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得鼋而杀之。”这是运用游泳技术除了水中一害。后来,逐渐发展为水军。三国时曹操的几十万人马,在赤壁就大败于孙权、刘备的水陆联军;晋代大将王濬用楼船水军沿长江东下,直逼东吴的首都建业(今南京)。到宋代,正式建立楼船军,楼船军都由那些熟悉水性、善于游泳的兵士充当。
至于在民间,游泳活动就更广泛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江河纵横交错,湖泊水库遍布,而且还有几千公里的海岸线。所以自古以来,我国勤劳勇敢的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在同大自然斗争中,已经掌握了游泳的方法,而且能够在水中进行渔猎。《晋书·周处传》叙述周处除水蛟的情景:“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处杀蛟而返。”宋末周密著《武林旧事》,详细记录了南宋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观潮”一节里,有声有色地描写青年人在钱塘江潮水里游泳的本领:“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这些游泳方法,至今还流传于民间的,有狗划式,寒鸭浮水,水上漂,扎猛子(潜水)等等。
读过《水浒》的人,都会记得梁山泊有好几位识水性的好汉,都练得一身绝妙的游泳本领。那个被人叫作“浪里白条”的张顺,能够“把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过他肚皮,渰[yǎn奄]着脐下”。张顺的技术,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踩水动作。当时也许还不怎么普遍,所以“江边看的人个个喝采”,连宋江也“看得呆了”。小说的艺术描写,不免有所夸张,但是它确实反映了我国人民在千百年前,就掌握了复杂的游泳技术。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欧美的体育运动也逐渐输入我国,竞技游泳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始流行,我国传统的民间游泳方式就受到了限制。但是在广大劳动人民中,“狗划式”的游泳法仍是很普及的。一八八七年,在广州沙面修建了长二十五米、宽十五米的室内游泳池,这是建造游泳池的开始。
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中,游泳也逐渐成为革命战士跋山涉水行军和作战的一项重要技能。抗日战争时期,陕北的延河被人们称作天然的游泳池,突出在清凉山下的石崖,可以供人们练习跳水。当时,几乎每年都举行游泳比赛,一九四二年九一运动会的游泳比赛,有一百三十四人参加。徐特立同志当时已经六十多高龄,还参加过比赛。很多同志在延河里学会了游泳,后来,在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在打垮美蒋反动派的战争中,用上了在延河学会的游泳技能。革命军队把体育列为练兵的内容之一,因地制宜地进行各种体育训练,在北方平原的港湾河汊,在南方水乡,革命军民大都能在水里活动。一九四九年大军渡江前夕,江南武装游击队曾经派一位交通员,将重要的情报装在竹筒里绑在身上,一直游过长江,送到北岸的解放军手里。如果没有平时练就的硬功夫,要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全国解放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特别是在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作出卓越榜样的鼓舞下,游泳运动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国家在各地修建了很多游泳池和天然游泳场,举办青少年业余游泳学校和训练班,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游泳积极分子得到培养和锻炼,为开展群众性的游泳运动储备了广大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一九五三年在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我国已故仰泳运动员吴传玉获得一百米仰泳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有史以来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为祖国争得很大荣誉。继他之后,青年蛙泳运动员穆祥雄、戚烈云、莫国雄三人曾经五次打破百米蛙泳的世界纪录。今年以来,我国游泳运动员又以跃进姿态出现,在头五个月中就打破了一百五十二次、二十二项全国游泳最高纪录。
现在,在毛主席的号召之下,游泳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特别是解放军和青少年的一项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不仅在夏季,就是在春秋季甚至冬季,在我国广大的江河湖海里,都有成千上万英姿飒爽的儿女们在乘风破浪,锻炼本领。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只有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游泳才到了一个灿烂的黄金时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