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调查和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18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调查和研究
商朝是我国奴隶制的王朝。据文献记载,约公元前十七世纪,汤灭夏,正式建立商朝,曾建都于西毫。但是,这个都城的遗址,过去未被发现。一九五七年冬,在河南偃师县西南的二里头村南,发现了一个遗址。一九五九年夏,徐旭生等对此作过调查,认为这里就是商汤的都城西毫。从一九六○年至一九六四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在这里作了八次发掘,揭露面积共达八千多平方米。《考古》今年第五期发表了这个发掘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一文。根据几年来的出土情况和文献资料,《简报》进一步地证明了徐旭生等的说法。
《简报》在介绍了遗址的地层堆积、遗迹的分布和遗物的种类等情况后认为,二里头遗址范围广大,遗存十分丰富。从出土有大量的刀、镰和铲等工具来看,当时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虽然当时仍使用石、骨、蚌、木的工具,但是从木耒、石铲和石镰的更加普遍地使用看来,它比河南龙山文化已有显著的进步。此外,遗址中有大量的酒器,这也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标志。《简报》还认为,当时捕鱼和狩猎是一种辅助性的生产。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牛、羊、马、猪等家畜饲养业很繁盛。同时,手工业生产也相应地有了分工和发展。遗址中出土的玉、贝和绿松石等物非本地所产,这表明交通和贸易的发展。文化艺术也有了创造和发展。
《简报》指出,位于遗址中部有宏伟的宫殿建筑,这是大量被奴役者的血汗与智慧凝结成的。发现的四十八座墓葬中随葬品多寡不一,还有被绑着双手埋葬的尸骨。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贫富分化,有了阶级,即已经进入奴隶制时代。
综合了近年来的发掘情况,《简报》指出,据不完全的统计,与二里头遗址同类型的遗址,在豫西已发现二十一处之多,其中数二里头的发掘规模最大和对这种文化了解最清楚,故称这类遗址为二里头类型。《简报》认为,二里头类型是在继承中原的河南龙山文化基础上,吸收了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些因素发展成的。它的相对年代,上限晚于河南龙山文化,下限早于郑州二里岗期的商文化。这类文化的特点是:(一)具有一套有一定特色、经常共存和普遍大量出土的陶器。(二)在埋葬中普遍出现觚、爵、盉和鬶等专用酒器。(三)大量使用有锋刃的穿孔石刀、石镰以及扁平长方形石铲等工具。(四)出现青铜工具。
此外,《简报》还把遗址的位置同《书序》、《括地志》和《偃师县志》等文献记载对照,认为两者亦相符合。因此《简报》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商汤都城西毫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