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半工半读的教学质量是站得住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19
第2版()
专栏:

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一九六○班半工半读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二百多项生产上比较重大的技术问题。中国纺织厂的十四名毕业生,和其他职工一起,攻下了二十个老大难项目
半工半读的教学质量是站得住的
我们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老工人,他们在旧社会饱受剥削和压迫,苦大仇深,不少人是三代长工和几代的血统产业工人,其中有的人世世代代没有念过书。他们到半工半读大学读书,学习目的明确,懂得是为国家、为阶级、为党而学习,决心要把科学理论学到手,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他们又都是生产中的骨干,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在学习中,他们带着生产中的问题来学习,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中去,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他们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边学边用,理论知识学的比较扎实。
半工半读学生不脱离劳动,可以保持热爱劳动的习惯,保持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保持劳动人民的阶级本色。这些,是没有人怀疑的。但是,这些学生是否能学好,能否达到全日制大学水平,是有人怀疑的。过去,有的人公然说我们学校是“弄堂大学,培养不出人材来”。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到底怎样呢?
我们曾多次进行过教学质量的调查。一九六三年夏季,在上海市人委文教办公室领导下,对一九六○班三个专业的一百二十六名学员作了比较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百分之五十属于中间,不太过硬;百分之二十由于基础很差,或工种和专业不对口等原因,效果不够好。但是,教学质量高低,不能只看理论知识学得如何,还要看他们是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一九六四年春,我们又就这个问题,对一九六○ 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二百多项生产上比较重大的技术问题。如元丰毛纺厂工人工程师周裕澜,运用学到的机械理论知识,设计、创造成功了一台毛条印花机,提高了啥未呢的产品质量。顾永兴五金厂相根南学习以后,设计制造成自动弹簧领扣机。
这个班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百分之七十四以上都是生产、科学研究单位提出的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新产品试制、工艺革新、设备改进、节约用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毕业设计公开答辩以后,大家认为学生设计思路正确,理论探讨全面,考虑问题周到,对生产有现实意义,并且认为学生的最大特色,是设计能跳出旧框框。这些设计方案,有不少已被工厂正式采用,受到工业生产部门的欢迎。
去年第四季度,我们还到二十一个工厂调查了九十四位毕业同学的情况。根据工厂领导干部、工人和技术部门的干部反映,这些同学绝大部分在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原来他们工作只凭经验,不会理论计算和科学分析,现在,他们都具有解决本专业范围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能查阅参考资料,能制图、设计、计算和分析。同时,因为他们本来就熟悉生产,分析问题能抓住关键,考虑周密,效果较好。许多同学不仅能动脑设计,而且能动手施工、安装等。有些同学虽然已被提拔为技术干部,仍然能坚持劳动,和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例如中国纺织厂的十四位毕业同学,在厂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大部分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技术革新组的几位同志和其他职工一起,在短短的四个多月中,攻下了该厂二十个老、大、难的项目,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该厂工人工程师曹升酉在毕业设计基础上,试制成功C868精密丝杆(母丝杆,精度一级),质量鉴定符合要求。在他搞精密螺丝车床丝杠的加工过程中,曾经碰到砂轮不能磨削丝杠螺丝的问题。他经过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发现它与冲油的关系很大。因此,他就运用了零件课中“油楔效应”的理论知识,改变了冲油方法,这不仅解决了丝杠螺纹加工问题,而且对高速磨削也有重大实际意义。象曹升酉这样的事例,在去年八百多名毕业生中是不少的。这些老工人的水平原来只相当于初中毕业程度,经过四年半工半读,能达到这样全面发展的水平,可以肯定地说,半工半读的教学质量是站得住的。
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副校长闵淑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