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下硬功夫,做“笨”工作——看《在生产高潮中》纪录片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19
第6版()
专栏:

下硬功夫,做“笨”工作
——看《在生产高潮中》纪录片有感
秦叶
早先曾经在《列子》和《山海经》里,读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寓言神话,总感到要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是遥远将来的事。但是最近在《敢想敢干的大庆人》、《学大寨、赶大寨》、《与海争田》、《下丁家大队》、《赛刀会》等五个纪录片里,我看到,中国人民过去千百年来的理想,正在开始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广大的人民公社社员们,不畏艰辛,吃大苦,耐大劳,同高山搏斗,同大海搏斗,日积月累,终于叫荒原献出宝藏,把穷山开出梯田,把大海变成稻田。这是千古未有的奇迹。但是,任何奇迹的出现,难道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吗?不。正是人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愚公移山》,掌握了毛泽东思想,使精神又变成物质。干革命,离开那种坚忍不拔的“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是绝对办不成的。
“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就是下“硬”功夫、坚持到底的革命精神。任何伟大的事业,同一点一滴的艰苦劳动总是分不开的。在银幕上,人们看到,在穷山恶水的石头山上,开出一层层平整的梯田,光说同石头打交道的事,就需要挖石头,撬石头,拣石头,刨石头,背石头,抬石头,垒石头……。在汹涌的大海之中,筑起一条海堤,那劳动同样是非常艰巨的,人们挑起几百斤重的一块又一块的大石头,抛进大海,又把千船万船的砂土填进大海,挡住滚滚浪涛。大庆人、大寨人、盂县人、饶平人、下丁家人,以及千千万万从事生产革命的人们,他们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甘心做、不怕做艰苦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事物的规律,正是在这一块一块石头的实践中逐渐被掌握的;工作的经验,也正是在这一块一块石头里积累起来的。在有些人看来,这一类全是“笨”的工作,“价值不大”。可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正是六亿五千万人民成年累月从事这种“笨”工作的伟大结晶吗?
不屑做甚至害怕做艰苦的“笨”工作的人,自以为“抄近道”、“图轻松”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如果按照这种想法去工作,可以肯定,山难移,海难填,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是空谈。
革大自然的命,决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里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楚。生产斗争是激烈的,往往会遭遇到曲折、反复。可是,不管穷山恶水这个“敌人”多么厉害,只要我们在战略上藐视这个“敌人”,而且按照毛主席教导的“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敌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工厂只能一个一个地盖,农民犁田只能一块一块地犁”的精神踏踏实实去工作,我们的认识就可以逐渐地符合于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的工作就会进行得顺利一些。从这几个纪录片里,我们看到大庆人、大寨人、盂县人、饶平人,在进行生产斗争取得巨大胜利的进程中,都碰到过许许多多的硬钉子,人们看到付出了无数劳动筑起的大堤下沉了,经过千辛万苦修起来的拦河大坝,一下被山洪冲垮了……面临这样的现实,灰心丧气吗?不。为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人民,经得起胜利的考验,也顶得住失败的考验。他们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反复作调查研究。劳动人民坚硬的双肩、勤劳的双手,终将战胜一切困难,完成移山填海的壮丽事业。
从这几个纪录片中受到的教益是很多的。我们要向这些移山填海的英雄们学习,时时以毛泽东同志教导的“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踏踏实实地下硬功夫,做“笨”工作,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永远保持昂扬的斗志,成为一个能够吃大苦、耐大劳的充满革命朝气的社会主义的新愚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