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从王老板看林老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19
第6版()
专栏:

从王老板看林老板
内蒙古锡林浩特林场 杨树林
电影《林家铺子》,硬把资本家打扮成不是资本家,倒象是时刻担心着被狼吃掉的温驯绵羊。你看,改编者把资本家写得多可怜啊:林老板为自己面临的破产危险,一会儿紧锁双眉,一会儿“微微叹息”,一会儿“呆视默立”,一会儿“两眼含泪,脸色象死人一样”。林老板简直成了苦难的化身了,难怪有人为他洒下同情的热泪。不仅如此,改编者还进一步把资本家描绘成为具有菩萨心肠的慈善家。你看,林老板对店员工人以义气为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对农民也是称兄道弟,客客气气,不敲不榨。工人们对林老板,感恩不尽,农民也念他“阿弥陀佛”。
资本家真是只受压迫,只受损害,而不压迫和剥削工人及其他劳动人民吗?资本家真是慈善家吗?鬼话!解放前,我爸爸给一家小集镇上的老板榨油,那才真叫敲骨吸髓。这家油房老板姓王,长年雇用六个工人。工人们每天干十五个小时左右的重活,还养活不了家口。我爸爸算是个老师傅,工钱最高, 一月才一块半大洋。粮价最低的时候,只能买粗粮九十多斤,一家人不得不经常挖野菜糊口。要是粮食涨了价,那就无法计算了。其他几个工人更悲惨,每月工资有的一块二,有的九角,王老板一年付给工人的工钱才八十来块大洋。我们再看看王老板一年的收入。这家油房每年榨六百多石胡麻籽(一石约二百六十斤),一石能出油八十斤,共能出四万八千斤。农民用胡麻籽向老板换油时,一斗换五斤,这样,王老板的四万八千斤油,就能滚成九百六十多石胡麻籽。农民要是把胡麻籽卖给王老板,一斗卖半块大洋,六百石胡麻籽,王老板只花三千块大洋。可是,王老板一斤油卖的是一角,四万八千斤油,就能卖四千八百多块大洋。除去原料费、工资及工具等一切费用,老板一年可赚纯利一千五百多块大洋,合胡麻籽三百石。
三百石胡麻籽,也就是一千五百块大洋,老板种过一亩胡麻吗?打过一锤吗?没有,全是工人和农民的血汗。工人们都说:“榨油榨油,榨干了工人的汗,榨尽了庄禾人的油,喝饱了掌柜的大肚,养肥了掌柜的头”。这些话一点也不假,资本家就是吮[shǔn]吸了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血汗才喂肥自己的。
那时,爸爸还是王老板“特别优待”、“特别看重”的人物。王老板经常假惺惺地说:“杨师傅啊,你可是咱油房的顶梁柱哪!”“咱们弟兄们还分个你我?你家缺甚东西,你就拿吧。”其实,资本家笑脸的后面,藏的是尖刀。爸爸由于油呛和疲劳过度,在一九四三年得了痨病,但为了一家五口人糊口,还不得不舍命干活。一九四四年,妈妈也得了痨病,加上其他病一搅,来势很凶。眼看就要不行了,家里又分文没有,爸爸急得干搓手,没法子。其他工人兄弟饿着肚皮,给送来五六块钱,可是,爸爸不忍让大伙儿空着肚子去干活,最后咬了咬牙向王老板去借钱买药。王老板一听,现出很为难的样子说:“咱的家底你还不知道,这几年叫日本人快折腾完了,唉——”他又大发慈悲地说:“老弟,这样吧,家里还有几件衣服,你快拿去卖了,救人要紧哪!”说完取出四件旧缎袄。爸爸一看,衣服已经锈迹斑斑,不成样子了,就叫老板折成钱。王老板一听大笑说:“啊呀,我的老弟,这点小意思,你还这么计较,快拿去,救人要紧!”说着把爸爸送出门。要叫夏衍同志看来,王老板简直成了“救星”了,我们看看这颗“救星”的算盘吧。到年终结账时,王老板对爸爸说:“杨师傅,那四件缎衣只算你三十块钱,原来那是六十多块买来的,算了吧,那三十块不要了,你挺紧的。”又说:“你得想个法子,下月咱还指望它开支哩!”这四件旧衣服,因为已经变质,只卖了两块钱,原价共计也不过十五块钱。爸爸一想,老板真歹毒,气愤之下,抓起老板的算盘摔了个粉碎,并提出坚决离开这里。王老板竖起三角眼说:“好啊,离开不难,可有一条,得还清债。”原来爸爸已经是五十多岁年迈力衰的人了,再加上满身病,王老板懂得,再没多少油水可榨了,还清债离开这里,正合他的心意。爸爸由于气愤过度,痨病大作,回到家里就吐了两碗浓血,第三天头上就死了。就在爸爸咽气的工夫,王老板带着他的儿子,把我家一切家三伙四拿了个净光,说是抵债。从此,妈妈便领着我和哥哥过开了四处流浪,乞讨度日的生活,直到解放。
王老板是多少资本家中一个小小的资本家,他同林老板一样受过三座大山的压迫和损害。可是,决不会因为他们受压迫受损害,尝过了所谓“苦”的味道,就放弃了对工人及农民的压迫和剥削。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资本家的本质都一样,都要剥削,都要吸血。夏衍同志把林老板打扮成大善人,只不过说明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为资产阶级涂脂抹粉而已。王老板吸血又装善,林老板是装善又吸血,天下资本家都是剥削者,都是吸血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