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高产“保驾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19
第6版()
专栏:

高产“保驾官”
张庆田
“庄稼一朵花,全靠粪当家。”
河北平山县宅北公社南滚龙沟大队,去年粮食亩产达到一千多斤,号称千斤队。他们所以能夺得高产,除了治山、治水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多积肥。他们说,肥料是高产的“保驾官”。
他们这里的积肥门道很多:羊卧地、牛踩青、猪踩圈、人垫圈。去年全大队三百二十四亩耕地,每亩平均施肥四百多担。今年生产热潮汹涌澎湃地掀起,他们在这方面更下了不少工夫。在这里,抓起一把土来,真能攥出油哩!
南北两面的高山上,新栽的小树吐着绿葱葱的嫩叶子;杏花落了,桃花开了,半山腰里飘着朵朵红云。一股清泉顺着山沟叮咚流下。一个水洼,拦住一股清泉,泉水顺着盘山渠道,流入两岸油绿的麦田;又是一个水洼,又一条渠道,又是一派青葱的麦田。真是:渠水流不尽,麦田遮断山!那尺半高的麦苗,顶着晶莹的露水珠儿,傲然挺立着,充满了生机……
太阳从东山上升起来了,阳光沐浴着山沟。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一个喜讯传到了山村:石家庄化肥厂要拨给大队六千八百斤硝酸铵,今天派汽车运到。
整个山村沸腾了!
赶快通知各队,上至“犁铧子尖”,下至沟口上,上下十五里,要用人结成一条长链,赶紧把化肥运回来!
硝酸铵是水剂,要找出装盛的器具,赶快腾出空桶,使汽车早日返回去,好再装运化肥,支援别的队。
六千八百斤水剂化肥不算多,但是,在这八十多户的山村来说,却发愁没有东西盛。
没有东西盛,自想办法。难道这比拿炸药崩山、开辟耕地还难吗?难道这比辟山修渠、引水上山还难吗?
有困难,依靠群众!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支书、队长,全体出动,担着水桶,抬着大锅,扛着水瓮,小孩子端着洋磁洗脸盆,耕读小学教师担着大铁壶,都来了,十五里长沟,结成了一条五颜六色的彩链。
老年人哼着梆子戏,青年们唱着革命歌曲,整个山沟,喜气洋洋。
人们怎能不喜悦呢?
过去,这个穷山沟,点火用的火柴,是“洋”火;点灯用的煤油,是“洋”油。不,在更早的时候,这里点火连火柴都没有,要用火镰打火,刮点锅底灰,拿棉花套子蘸着取火;点灯也没有煤油,用菜籽油。解放后,运来一点化肥,也是被人称作“洋粪”的;可是,今天,咱们国产的化肥,而且就是石家庄化肥厂的出品,要运到山沟了!人们怎能不高兴呢?!
大队人马往山下走着,电话不断传送喜讯:汽车从石家庄动身了,拉着十八个大桶,每桶三百八十多斤。
喜讯在人群中传播着,人们的脚步更加快了:咱们要赶到汽车前面。人等车,不能车等人!
“这些小麦,再喂上点化肥,那可来劲啦!”
“工人老大哥在这节骨眼上支援咱们,咱们更要多打麦子支援国家!”
天忽然阴了,刚刚还露着笑脸的日头,被云彩遮住了,山头上罩着一层雾气。听收音机广播说,今天有阵雨呢!
“雨,怕什么?下刀子咱们也要把化肥运上山来!”
人们加快了脚步,这条彩链象瀑布一样流下山沟,聚集在沟口的平台上。汽车还没有到,支部书记李全寿要大家检查检查工具,并叫几个人抓紧空隙,到附近的生产队多借些来,以防万一。
人们一阵骚动。原来,一阵急雨,顺着北坡根刮了过来。正在人们避雨的当儿,急促的喇叭声响了起来,汽车拐过山嘴,乘风破雨飞驰来了。
人们不等雨完全停下来,就抢着卸车。其实支部书记李全寿等一伙大队干部,压根没离开雨地。
大队长等一拥攀上车身。一桶滚下来了,又一桶滚下来了。人们抢着拧开桶盖,一股辛辣的臭味,立刻弥漫了旷野。
“赫!好大味!”
“越味大,劲头越足!”
人们用毛巾捂住了口鼻,抢着拧桶盖,倒药水,一桶接一桶,一担接一担,争分夺秒,连汽车司机也来帮忙。
不到半个小时,一桶桶辛辣的化肥水卸完了。汽车载上空桶,返回城市。
社员们担起担子走了,不怕山高路滑,不怕雨后的道路泥泞,穿过了河心里的小桥,沿着盘旋的羊肠小道,向山上走去,象盘旋而上的彩龙,也象半空中飞着一群大雁。
老天爷又凑趣来了,又飘洒下来一阵急雨。
“这雨真糟糕!”有的社员埋怨着。
“不!这是一场喜雨!”支书接过来说,“咱们趁湿把化肥洒在麦地里,那小麦还不猛长!”
“庄稼一朵花,全靠粪当家”。南滚龙沟这个高产队,现在再加上工人老大哥的支援,用上了化肥,这真是好上加好,丰收更加有望了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