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节约土地的关键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6-28
第5版()
专栏:

  节约土地的关键何在?
  华北电力设计院 蔡孝颐
用寸土必争的精神,千方百计节约基本建设用地,这在我们电力设计人员的思想上,是一个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我们搞的是电厂设计,建一座电厂,每年都要
生产几亿几十亿度电,有这么大的创造,还能惜乎那么一点土地。
大手大脚地浪费基建用地,这究竟是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先介绍一段我们的经历。
九百亩地打多少粮
一九六○年,我们接受了某电厂的设计任务,这个电厂设在一个大城市的郊区,这里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很好,是个粮食高产区。设计开始,我们站在制图板面前,拉开计算尺,首先考虑的是主厂房如何布置,储煤场、变电站占地多少,预留发展用地是多大,厂前区、绿化地带如何搞得气派一些,各种附属设备辅助建筑,应有尽有。这么大而化之地一算,就主观地确定:厂区占地三百九十六亩三分,施工用地五百零三亩七分,生产和施工两项用地就是九百亩。至于这九百亩耕地,一年能出产多少粮食,这些粮食能供多少人食用;土地被占以后,国家势必拿出大批的粮食来,供应土地已被征用的农户,这一里一外,又该是多少粮食?这一笔账,我们不仅没有算,连想都没有想。
去年领导上发现了这个问题,指出建一座电厂就用地九百亩,我们国家要盖多少座电厂,这样占下去,得用多少土地!又说:我们是建设者,建设者的任务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既要考虑建设工业,也要考虑建设农业。如果我们只考虑工业,只考虑我们设计的电厂,浪费了土地,影响了农业生产,我们无动于衷,这能算是一个革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吗?!
奉命节约到自觉节约
本来,领导上的这番批评,已经接触到了我们思想问题的实质,已经告诉了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基本建设用地问题。然而,我们并没有真诚地接受批评,只是奉命节约用地。即使这样,还是把厂区用地砍掉了九十多亩,施工用地砍去了一百四十亩。这一来,我们认为已经到顶,再节约就挤不出什么油水了。
在设计革命运动中,通过深入现场实际调查,我们认真体会了党中央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政策。我们设计人员,平常对一个数据算了又算,一根线划了又划,往往脑子里实得很。本来在数据和线条的背后,是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问题的,可是我们就是想不起来,挂不上钩。经过理论联系实际,把技术问题和方针政策结合起来一考虑,思想上有了政治,对头了。原来说节约用地已经到顶,说再也挤不出油水的人,也改口说:前后左右都有节约的余地,都能找到节约的门路。又经过了各方面的核算,厂区用地,在第一次节约用地的基础上,仍然砍去了三分之二,节约用地二百亩,施工用地削掉三分之一多,少占地一百多亩。这就是说,经过两次修改,原来确定建一座电厂的厂区用地,现在可以建三座。不仅如此,由于摊子小了,填土的土方也相应减低,仅此一项,即可节省投资五十万元;摊子小了,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工艺流程、管线、铁道及其它道路也都缩短了。
储煤场上的政治
设计规程规定,每个电厂都得搞一个最低储量十五天的储煤场。是不是不问占地条件都要这样大呢?这个电厂设在四通八达的铁路沿线,可以有几个大煤矿来保证煤炭供应,储煤十五天是不必要的。在讨论中有些同志谈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电厂多有一个大储煤场,这是资本家一方面害怕工人罢工,煤源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从唯利是图的本性出发,当市场煤炭价格下降的时候,他们廉价购进,获取暴利,因此,一个相当规模的储煤场,对他们来说就非要不可。而在社会主义的我国,生产既不是为了追求利润,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条件很好,搞这么大的储煤场,显然是不必要的。结果取消了,节约了几十亩耕地。
在我们搞电厂设计的技术队伍里,过去有一种从国外搬来的论调,认为电厂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充分考虑发展和扩建,施工方面必须采用组合安装,据说只有这样,才符合经济的原则。这种论调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其一,要占用大批的预留发展用地;其二,要有大片组合安装用地。这个电厂在这方面占用的土地,超过厂区本身用地的百分之五十。由于这种地多在工厂的后身,大家管它叫厂后区。厂后区的前途如何呢?预留发展用地,往往因为计划的变更,结果不是先征后用,就是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长期抛荒。施工用地经过几次施工以后,地面积存了相当数量的砂、石、砖、灰和其他废料,原来的良田要继续耕种,无异于重新开荒。这次经过讨论,检查了我们的重工轻农思想,一致认为:将来发展,这是将来的事情,我们可以随用随征,预留的必要性不大,一定预留,结果必然要影响农业生产。至于组合安装的施工用地,也不应当宽打窄用,用多少占多少,适量适当,不能多占。总之,发展和施工用地,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我们这样做了,仅此一项,就节约良田一百五十亩。
真正关心人
还有一种论调:社会主义企业,必须体现对人的最大关怀。所谓对人的关怀,就是搞相当规模的绿化用地,宽阔的厂前区,就是让人们生活在风景如画,又气派又舒适的环境里面。这种关怀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场地利用系数很低。最初,我们设计的这个电厂,利用系数还不到百分之五十。经过领导上组织我们讨论了什么是对人的真正关怀?在讨论中,大家认识到:多占农田,对农业生产不利,对国家不利,工厂虽然宽敞了一些,对工人的长远利益来说,又何利之有。在这方面统一了认识以后,取消了大面积绿化地带,厂前区也大大缩小,车间与办公楼紧密相连,厂房与厂房之间的距离,也做了合理的调整。这样厂区的土地利用系数就由百分之五十上升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要有效地节约基建用地,还必须同大胆革新结合起来。过去火力发电厂的高压配电装置,差不多全采用平面布置的方法,这种设备那种设备一铺开,一摆就是十几亩地。这次想改,苦无门路。后来我们想到水力发电站的配电装置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通常都是把开关、刀闸、母线等电气设备,采用重叠高型的布置方法。经过到水电站和制造厂调查,实行三结合讨论,证明行。在这方面我们只是稍稍动了一下脑筋,十多亩耕地就节省出来了。
设计人员用政治观点对待建设用地问题,不仅表现在上面我们已经说到的方面,还应当很好地考虑企业内外的协作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任何一个企业,都是构成整个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无视协作,就不可能完成生产制造任务。可是,我们设计人员在贪大求全的思想支配下,总想把自己设计的工厂,弄得万事不求人。我们设计的这个电厂,就搞了一套完整的附属设施。其实,一些附属设施,同一个地区的电厂已经有了,存在着很好的协作条件。我们再搞一套,不仅要浪费大批建设资金,而且也要占用大片的土地。第一次修改设计,由于协作思想不明确,厂内的附属设施并没有减少。第二次修改设计,才把铸工车间油再生设施等建筑,大刀阔斧地砍了一下。
在节约基本建设用地方面,必须寸土必争。要争地,就要用党的方针政策把我们设计人员的头脑武装起来。事实证明,我们头脑里的政治越多,我们做出来的设计就越符合勤俭建国,符合多快好省的方针,就越正确。当然,要掌握方针政策,把党的方针运用到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设计里面去,这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为革命的社会主义的设计工作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