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带着问题学先进 攀上生产更高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7-05
第1版()
专栏:

南汇—从思想保守束缚生产力到思想革命解放生产力的好典型
带着问题学先进 攀上生产更高峰
这个县的生产水平前几年已不低,现在更加突飞猛进。去年粮食总产单产都比前年增长四成左右,平均亩产一千多斤;棉花产量增长四成以上,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二十多斤;油菜籽超过最高年产量,平均亩产二百四十多斤。超额完成了棉油交售任务,社员收入增加,集体经济更加巩固。
本报讯 记者方徨报道:上海市南汇县近两年的事实证明:肯不肯学习先进经验,会不会学习先进经验,对于一个县的农业生产的发展或停滞,有很密切的关系。产量比较高的县,同样需要虚心地认真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工作才能继续改进,产量才能继续提高。
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但是长期发展较慢的南汇县,去年发生了一连串大变化:全县粮食总产量和平均单产比一九六三年增加四成左右,平均亩产粮食一千零九十二斤,使这个人多地少,平均每人不到八分粮田的县作到了粮食自给;棉花产量也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六,平均每亩皮棉一百二十六斤;油菜籽比过去最高年产量增产百分之二十五,平均单产达到二百四十八斤;亩产千斤粮、百斤皮棉以下的公社一个也没有了,亩产千斤粮以下的大队也没有了。在全县农业生产大面积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向国家交售的棉花、油料和猪也都超额完成了任务,社员收入大大增加,集体经济更加巩固。
不肯学 产量已经不低自满情绪较重
生产上的大变化,来源于思想上的大变化。去年以前,南汇县的粮食、棉花产量不算很低,一九五八年粮食单产就达到了七百多斤,亩产皮棉也接近八十斤。但是,直到一九六三年增产幅度都很小;由于地少人多,每年还要国家供应几千万斤粮食;油菜籽的产量反而下降了。那时候,这个县的不少干部,特别是县委领导干部,对这些现象并没有重视。他们思想上有较为严重的骄傲自满情绪,认为南汇县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上做了不少工作,农业产量在上海市郊区十个县中不算很低。有些人还自满于“种棉多,对国家有贡献”,以为南汇粮食不能完全自给是情有可原的。在这种思想情绪支配下,就看不到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看不到广大社员要求发展生产的迫切愿望,对外地和本县的许多先进经验更是熟视无睹。
肯于学 对比先进单位眼光豁然开朗
一九六三年冬天到去年春天,南汇县委按照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把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的“盖子”揭开了。大家在粮食生产上和相邻的奉贤县相比,在棉花生产上和慈溪县相比,看到了也承认了自己的落后,并且找出了落后的原因。
奉贤县和南汇县土地相连,自然条件、土地面积和人口都基本相同,都是粮棉两熟地区,过去都是缺粮县。但是,奉贤县从一九五六年开始较大面积种植双季稻以后,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扩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终于变成了余粮县,一九六三年向国家交售三千多万斤粮食。南汇县也是一九五六年开始试种双季稻的,可是,一些干部不重视先进经验,没有调查研究,也没有亲身实践,就认为南汇县种双季稻没有发展前途;因此,八年来双季稻面积一直没有扩大。相邻的奉贤县已经取得了种植双季稻成功的经验,本县有的社队种植双季稻也成功了,他们仍然不重视,不学习。这样,就使本县的农业生产长期发展迟缓。
这样对比以后,不少人说:南汇与奉贤的差距,不只在于几千万斤粮食,更重要的在于革命精神。有的人还说:南汇与浙江省慈溪县仅隔一个杭州湾,气候、土质基本相同,慈溪县一九六三年就成为百斤皮棉县,南汇棉花亩产才八十多斤,这有什么可值得自满的呢?很多人还列举了南汇县近几年生产条件的变化,指出在南汇进一步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是具备的;问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有“关门称大王”的情绪,自以为本县的生产已经搞得不错了,没有好好学习先进经验。
一九六四年初,南汇县委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反对骄傲自满、故步自封的指示,痛切地检查了满足于现状的思想和工作不深入不艰苦的作风的危害性。在这个基础上,全县上下痛下决心,不再“夜郎自大”,不做“井底之蛙”,开始向外县虚心地学习先进经验,决心改变本县生产发展迟缓的局面。
善于学 明确学习目的找准学习对象
在解决了肯不肯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问题以后,紧接着还要解决怎样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问题。南汇县的体会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也就是带着本县发展生产中的问题学习。去年年初,南汇县既要争取粮食增产,又要争取棉花、油料产量都提高,这就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要争取粮食高产,就要扩大双季稻,为此必须解决早稻烂秧问题;要争取棉花高产,必须解决粮食作物夏收和棉花早培早发的矛盾;要双季稻季季丰收,必须解决晚稻如何培育壮秧的问题;在油菜生产上,也有新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经过调查研究,他们决定集中力量抓四个关键:油菜施春肥;早稻育秧;棉田早期管理;栽好晚稻。针对这四个关键,县委号召并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和社员群众:粮食生产学奉贤,棉花生产学慈溪,精耕细作学嘉定;另外还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学金山、崇明、松江、青浦等县的“一技之长”。为了扩种双季稻,去年春天,县委副书记李钧带领一些干部到奉贤县去学习了早稻育秧经验。为了解决夏收和棉田早期管理争劳力的矛盾,去年夏收时,请金山县老农来传授了三麦和油菜上堆、推迟脱粒时间的经验。为了争取棉花高产,学习和推广了山西吴吉昌的芽苗移栽的经验。为了争取双季稻季季丰收,从江苏省引进了大批“农垦五十八”晚稻良种,并且学习了松江县培育晚稻秧苗的经验。为了解决晚稻面积扩大以后越冬作物要推迟播种时间的矛盾,学习和推广了青浦县在晚稻田间套种小麦的经验。这些,在南汇县实现粮棉油全面增产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同时,南汇县委还发动本县各个社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总结了几年来的工作。除了针对自己的缺点学习外地经验以外,还把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地先进经验结合起来,树立本地的先进榜样,使外地经验本地化,更便于大家学习。早稻育秧期间,县委副书记李钧从奉贤县学习回来以后,就召集本县年年有余秧的一些生产队和年年烂秧的一些生产队的老农座谈,和奉贤县的先进经验对比。在对比中发现:凡是余秧的生产队,育秧方法都和奉贤县的相同;年年烂秧的队,育秧方法都和奉贤县的相反。这样,推广奉贤育秧经验的做法就更明确了,而且有了在本县推广先进经验的根据和榜样,推广起来就更为顺利。
带头学 干部领先实干会说而且会做
南汇县的同志们还体会到:要把外地先进经验比较准确地学到手,并且比较正确地推广开来,县委领导干部和公社干部先要以实干的精神带头学习,会讲会做。自己不动手,光空谈学习、空喊推广,是不行的。早稻育秧时节,县和公社的许多领导干部带头学会奉贤的先进育秧技术,对于保证去年全县扩种双季稻成功起了很大作用。棉花播种以后,棉苗刚刚出土,遇到几次阴雨低温,死苗现象相当严重。要是在往年,遇到这种情况,不是重播,就是改种粮食作物。去年,县委号召学习芽苗移栽的方法。开始时,不少人不相信移苗能成活。为了取得移苗补缺的经验,县委副书记李钧在他蹲点的汇南公社西山大队第七生产队,选择一块缺苗严重的棉田,亲自作了试验,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就坚定了在全县推广芽苗移栽的信心。各级干部都带头移苗,做出样板。全县百分之三十的缺苗棉田,一棵棵棉苗都补齐了,为去年棉花高产打下了全苗的基础。盐仓公社是缺苗最多的一个公社,曾几次派人到县里要求调拨一万多斤棉籽,准备重播。后来,由领导干部带头,把二千五百亩缺苗三分之二的棉田全部补齐;加上采取其他增产措施,棉花亩产皮棉一百三十二斤,成为全县棉花单位产量最高的先进单位。
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和推广先进经验,不仅学会了生产技术,取得了领导生产的主动权,而且促进了作风的改变,工作踏实细致了,联系群众密切了。去年,县级机关干部平均每人劳动四十天;公社一级干部参加劳动大部分都超过了六十天。各级干部自己动手种的试验田、样板田有两万多亩。在实践中,进一步克服了故步自封的思想,认识了不断革命的必要。
继续学 找到不足之处请来生产能手
现在,南汇县委不再满足于去年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接受过去因为骄傲自满而无所作为的教训,发动社员总结去年的生产经验,既肯定成绩,又找出了许多不够的地方,进一步开展了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活动。他们除了到江苏省启东县和浙江省慈溪县学习以外,还从浙江和江苏请进了五十多名种稻能手、植棉能手,从种到收,传授全套先进的生产技术,各级干部和社员群众虚心学习先进经验的风气进一步发扬起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