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东兰县民族教育事业气象一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7-05
第2版()
专栏:

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东兰县民族教育事业气象一新
全县小学由一百零九所发展到八百多所。学生由四千一百多人增加到二万三千多人。中等学校由一所发展到十所
据新华社南宁四日电 位于大石山区的广西东兰县从本地特点出发,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全县百分之八十五的学龄儿童入学了。
东兰县是个以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是右江老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年红军北上长征后,经济、文化遭到反动政府的严重破坏。据统计,一九四九年全县只有一百零九所小学,四千一百多学生。但现在全县的小学已达八百一十一所,小学生二万三千四百多人。中等学校也由一所发展到十所。
东兰县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因为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适应了山多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和学龄儿童要参加辅助劳动的特点。除了在县城和圩镇举办班级数较多的全日制完全小学或初级小学外,还在全县各角落普遍设立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班的耕读小学,甚至在人烟稀少的大山里,也办起了由教师定期轮流到几个村子去给学生上课的巡回小学。如同拉公社包括十八个自然屯,过去只有三所小学,现在每个屯都有了学校,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就由百分之五十三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
东兰县在办学过程中注意发动群众诉阶级压迫和没有文化的苦。三弄公社党支部书记蓝有千过去曾跑到几十里外的双苏去读书,刚读了两个月地主发现他是瑶人,把他赶出了学校。这个公社弄刚生产队的蓝卜三解放前曾发动群众办过一所学校,地主不准办,他就把学校偷偷地搬到山洞去,地主发现后就派狗腿子用铁链把他锁起来。这些事例大大激发了群众自力更生的办学热情,他们主动帮助学校解决困难。
这个县的小学教师大部分出身于贫农下中农家庭,百分之九十二都是本县人。他们的阶级责任感很强,能吃苦耐劳。金谷区的几位教师常年在半里平地也难找到的大山区中巡回教学。上圩公社坡高小学教师吴泽洪(僮族,共产党员)长期坚持在高山上办学,从一九五四年以来就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解决了学生的学杂书簿等费用。现在学校已盖起了新瓦房,但吴泽洪仍然住在茅屋里,用一盏以墨水瓶制成的小油灯备课和批改作业。群众称赞他是瑶家的贴心人,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好教师。
东兰县设立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并举办函授教育来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这些措施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