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跳出专业演员的框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7-05
第6版()
专栏:到工农兵中去

跳出专业演员的框框
广州部队战士歌剧团演员 李少华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我军的宣传队既是宣传队,又是工作队、战斗队。部队行军途中,他们赶到部队前面,搞宣传鼓动棚,说唱好人好事,用英雄事迹来鼓舞士气。部队休息时,宣传队员们抓紧时机教战士唱歌……战斗打响了,他们抢救伤员,包扎彩号。战斗胜利结束了,又马上进行慰问、演出、帮助洗衣、做饭,甚至代部队站岗放哨。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我们过去的宣传队,是遵照毛主席的革命文艺方针去做的。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当年老宣传队员的生活,但是,这次参加海上文化工作队工作,我仿佛感觉到了过去宣传队工作、生活的滋味。我们也是人少而工作项目多,一兵多用——一切从部队的需要出发,为部队的方便着想,所以受到了部队的欢迎。我们听到了“老红军、老八路宣传队的作风回来了”这样赞叹的声音。
可是,我刚一参加海上文化工作队,思想上也还是有许多杂念的。首先我想到:不能参加会演了,其次又想到:一个歌剧演员不演歌剧,不通过排练角色来锻炼提高,几个月老在海岛晃荡,成天坐船,爬山,爬山,坐船,长此下去,回到家里业务一定要荒疏了,比同志们落后了,这可怎么办?因此觉得这将是个很大的“损失”,思想深处隐约产生了一种“吃了亏”“划不来”的想法。同时还想到过去排练节目,嗓子舒服时站在钢琴边唱几句,遇到伤风感冒,连练也不愿练,现在的条件太差了。另外,我认为一个歌剧女演员应该多唱些抒情的带有戏剧性的歌曲,而一般的群众性歌曲和队列歌曲,太容易,太简单,没有什么技巧和艺术性,所以不大爱唱这些歌子。尤其是那些激昂雄壮的歌曲,总是觉得自己的嗓子条件不合适,唱不出气魄来,等等。其实,这里面主要是有个人主义的考虑,就是怕唱得不好,影响了自己的“水平”。因为怕把嗓子唱“坏”了,把方法唱“跑”了。所以打心眼里就不大愿意把这类曲子作为正式节目来演唱。
这次参加文化工作队下到海岛,通过深入连队和战士们的接触,我深深地了解到,他们是多么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他们多么渴望听到他们最喜爱的歌曲。这就要求自己考虑: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把战士的需要,为兵服务放在第一位,还是死抱住个人主义杂念呢?事实教育了我,使我为兵服务的思想越来越明确。
在海上工作的日子里,我们亲眼看到海岛部队生活是那么艰苦,工作是那么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多为部队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和好人好事的相处,亲身感受到这些英雄人物的伟大,受到很大教育,决心要向他们学习。也决心克服个人主义,打破以前的框框。在海岛演出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同志们爱听,我就给他们唱,有时站在山顶迎风唱,有时立在海边冒雨唱,无论伤风感冒还是头痛腰痛,在种种困难情况下,不要求舞台场地,演出条件,哪怕再大的风雨,只要同志们愿意听,我就一定唱;唱完了新歌唱老歌,只要同志们欢迎,我就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愉快。如《钢八连赞》这首歌,按我以前的“标准”,就会认为这样的歌曲很简单,唱不出感情来,当我了解了钢八连的事迹,深为钢八连事迹所感动,便很愿意唱他们,赞他们,以表示我愿向他们学习的心情,唱起来就非常起劲。我觉得从不愿意到愿意,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这个过程,也就是个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思想改造的过程。
通过三个月的实践锻炼,不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收获,而且在演唱上、技巧上也有不少的提高,因为下到连队演出机会多,实践多,唱一遍就有一次新的体会。特别是接触战士后,唱起来感情更充沛了。比如《雷锋的一件小事》这首歌,在音乐教材中是歌曲里节奏变换比较复杂的一首歌,刚开始唱时,感到很吃力,经过多次演出,现在我已经能够比较自如地掌握它了,声音上也比过去放出来得多了。这完全说明了深入部队后不仅思想上可以提高,技术上也是完全可以提高的。今后我一定要多下连队,进一步克服个人主义,打破专业演员的框框,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争取作毛泽东时代的一名优秀演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