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新洋农业试验站大面积改造盐碱地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7-08
第2版()
专栏:

以顽强的革命精神进行长期的科学试验
新洋农业试验站大面积改造盐碱地成功
他们的经验是:以水利、绿肥、造林为核心,种、管等措施紧跟上,实行综合治理十三年来,他们已把几千亩盐碱地改成良田,去年种的粮食和棉花都是高额丰产
据新华社南京七日电 江苏省盐城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试验站的科学技术人员,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创造了多快好省的改造盐碱地的成功经验。这个经验已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这个试验站的经验是:以水利、绿肥、造林为核心,种、管等措施紧跟上,对盐碱实行综合治理。
这个试验站在盐城专区东部沿海垦区。解放前,这里是一片盐碱荒滩。试验站的前身是专区棉场,建立于一九五二年,一九五五年改为农业试验站。十三年来,这个站的科学技术人员坚持不懈地与盐碱地作斗争,经过反复实践,创造了上述经验,把几千亩盐碱荒滩改造成了良田。现在,最初计划改造的三千二百亩盐碱地,已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成为脱盐或基本脱盐的好地。一九六一年新计划改造的三千六百多亩盐碱地,也已改造好了一大半,一九六四年,在已经改造好的土地上种的棉花和粮食,分别获得了亩产皮棉一百四十五斤、亩产粮食五百二十二斤的高额丰产。
建站初期,他们不懂得如何改良盐碱地。那时,他们见盐碱地易受涝、易返盐,就学习群众经验,开沟渠,铺泥盖草,冬耕春耖,以防治涝害,抑制返盐。最初几年,这些措施果然有效,一般年景每亩可收到四五十斤皮棉。但是,当棉田面积从一千二百亩扩大到近二千亩以后,情况便不同了。虽然他们又试验了许多办法,但多半在小面积上效果还好,到大面积上便行不通。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决心革命,开始摆脱老框框的束缚,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大面积改造盐碱地的道路。他们为了增加土壤有机质,先后收集了上百个绿肥作物、牧草品种进行试种对比,找到了田菁、苕子、紫花苜蓿等一些适于当地生长的好品种。试种结果表明,种植绿肥作物不仅比铺泥盖草的效果更好,肥田作用更大,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而且因为能就地耕翻,省工省本,适宜于大面积种植。因此,这个试验站每年都在棉田中套种越冬绿肥作物,在不能长棉花的重盐地上连续种植绿肥作物。绿肥作物面积的不断扩大,改良了土壤,培养了地力,保证了粮棉高产。
新洋试验站的科学技术人员又在实地观察中发现,靠排水沟边越近的田地,盐斑越少,沟愈宽愈深,两边田里盐斑便愈少。经过比较、研究,他们认识到开沟也能淋盐爽碱,而原有排水沟标准太低,不能适应需要,因而下决心提高排水沟标准,逐年加宽加深加密,并使其配套。现在,这里已建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排水淋盐系统。每次雨后,不仅不会成涝,而且还有一批盐分随雨水经沟河入海,加快了土壤脱盐的速度。
这个试验站为了防风抗灾而营造的林带,也对改造盐碱地起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他们经过试验,找到了适宜盐土生长的树种,一九五八年以来共栽树四十多万棵,造起了七条主林带、三条副林带。这纵横成网的林带不仅有效地抗御了海边常有的大风,而且还降低了风速,减少了土壤的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使干旱季节土壤返盐程度比无林区减轻一半。
与此同时,他们还使种、管等措施迅速跟上,巩固了改造盐碱地的成果。最初,一当盐碱地得到初步改良,他们便不再种植绿肥,又不适当地深耕深刨,结果加重了土壤返盐,引起土壤退化。他们从中认识到,对于改良了的盐碱地,要因地种植、因地耕作,以促使水利、绿肥、林带更好地发挥作用。他们根据土壤盐分轻重,分别播种一季或二季绿肥。他们还根据熟土层厚度,合理确定翻耕深浅程度,严格避免在土壤含水过多的情况下进行翻耕,以防土壤板结返盐,保证已经改良的土壤不致因耕作失当而遭到破坏。这就使用地和养地的矛盾得到了统一,土地越种越肥。
在实践中,新洋试验站的科学技术人员逐步认识到:兴修水利、种植绿肥和植树造林是彻底治理盐碱地的根本性措施;因地种植和耕作护理是巩固成果的必要措施;要大面积改造盐碱地,必须进行综合治理。这是从根本上治理盐碱土的办法。这个办法与铺泥盖草等老办法相比,具有省工省本、改得快、收效快的优点。
十三年来,新洋试验站经过反复实践,总结了无数次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认识和掌握了改造盐碱地的客观规律,使改造的方法越来越科学,改造盐碱地的进程也大大加快了。最初的三千二百亩盐碱地,由于运用老办法改良和逐步摸索经验,前后经过近十年才改造过来。而一九六一年新划进的三千六百多亩盐碱地,由于有了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只经过三年时间就改造好了一大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