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中国化学史的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7-08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化学史的研究
张子高编著的《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部),新近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解放后第一部中国化学史的专著。它具有一定的特色。
一、关于中国化学史的分期,学术界的意见颇不一致。编著者认为,必须把化学史分期和我国社会发展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看出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化学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各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对化学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应该看到化学的发展本身具有的内在规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化学的发展还有继承性和一些独自的特点。
中国的封建社会有相当长的历史,以后中国又逐渐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因此,编著者以鸦片战争为标志,分我国化学史为两大部分,即古代和近代部分。古代部分的任务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系统地总结我国鸦片战争以前这一段历史时期中,劳动人民在化学工艺和化学理论方面所创造出的卓越成就。
根据上述原则,编著者又将中国化学史古代部分,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三大阶段。原始社会以陶器的使用作为其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奴隶社会以冶铸青铜技术的成熟为标志,封建社会以炼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为标志。由制陶经冶铸青铜到炼铁,它们所要求的技术条件也由简单到复杂,这反映了化学工艺本身发展的规律性。
二、编著者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我国化学史中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例如: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用谷物酿酒?有人认为仰韶文化初期是谷物酿酒起源的最大可能的时期,理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了农业和畜牧业。编著者不同意这种说法。他论述了考古学界的新发现:在龙山文化中某些生产工具的出现和储藏谷物的窖穴普遍扩大,标志着当时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从而较经常地有多余粮食;我国目前所确知的最早酒器,仅在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才出现;山东大汶口的龙山文化一百二十多座墓葬,形制大小不同,随葬品的多寡也很悬殊,这表明当时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别,也说明生产力提高,剩余粮食可能集中到少数富有者手中,并用于酿酒。所以,编著者断定谷物酿酒只能发生于龙山文化晚期。
我国炼丹术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并且自成其体系。那么,它是怎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编著者认为,炼丹术跟其他自然科学部门一样,归根到底是和当时社会生产实践联系着的。我国炼丹术在其本身体系中和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既有唯物因素又有唯心因素的庞杂物。有些炼丹家脱离实际地去搞长生不老之药,最后一事无成。相反,炼丹术一和实际的制药工作结合,就成为和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本草学中的一部分。炼丹家在长时期摸索炼制丹药的过程中,见到了一些物质间相互起化学作用的现象,从而对那些物质的性能有了进一步认识。这方面的成就是很丰富的,成为古代炼丹家对化学的重要贡献。
如何正确地评价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也是一个存在着争论的问题。有人认为蔡伦只不过是造纸术的改良者。但是编著者认为,蔡伦以前出现的纸,是用丝絮和麻头造的,而丝絮和麻头主要用于纺织业,能供给造纸用的只是在纺织过程中所损耗的一小部分,这就使得当时出产的纸满足不了需要。而蔡伦在广大的造纸工匠的劳动基础上,采用树皮、破布和破鱼网来造纸。新原料的引进和废物的利用,为造纸事业开辟了崭新的广阔的发展途径,同时促进了造纸技术的提高,为以后的桑皮纸等新品种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由此看来,蔡伦的贡献使造纸术产生了质变,是一次飞跃。
三、除必要的文献考证以外,编著者更强调科学分析和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例如:通过对司母戊大鼎的化学成分分析和铸造技术的考察,进一步研究了奴隶社会的冶铸青铜技术水平。通过对战国、两汉四十四件铁器的金相考察,证明我国战国时期不但能冶铸生铁,而且能使它较彻底地可锻化,而汉代已经能够获得质量比较好的钢。通过对我国盐都自贡市的一次深入调查,对我国古代的凿井技术和吸卤煎盐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得到了相当丰富的资料,等等。
(如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