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哪里有蒙古包 就到哪里去演出 内蒙古艺术剧院直属单位组成十一个乌兰牧骑式文化工作队,深入农村、牧区进行劳动、演出、辅导,思想得到了锻炼,艺术创作有很大收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7-13
第2版()
专栏:

哪里有蒙古包 就到哪里去演出
内蒙古艺术剧院直属单位组成十一个乌兰牧骑式文化工作队,深入农村、牧区进行劳动、演出、辅导,思想得到了锻炼,艺术创作有很大收获
新华社呼和浩特十二日电 内蒙古艺术剧院直属单位组成的十一个乌兰牧骑式的文化工作队,深入农村、牧区进行劳动、演出、辅导等活动,历时四个月,思想得到了锻炼,艺术创作也有很大收获。最近,他们已回到呼和浩特。
这批文化工作队是由一百七十多名蒙古、汉、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演员组成的。在四个月中,他们深入了十四个旗(县)的四百一十五个生产队和居民点,作了八百多场文艺演出,放映幻灯二百六十场,观众达五十七万多人次。有的队还举办了展览。这些及时反映当地农村、牧区的实际斗争生活的文艺演出和幻灯放映等活动,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文化,鼓舞了群众的劳动热情,受到广大农、牧民的热烈欢迎。
这批文化工作队在演出中,都坚持实行“三同”,密切了和群众的联系。他们积极参加各项劳动,共做了二千五百多个劳动日。在劳动中,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拣重活干。每天演出、劳动回来,还帮助农、牧民从事家务劳动。如打扫院子、挑水洗碗、挤牛奶、拣牛粪以至抱孩子、拆洗被褥等,什么都干。演员们过去下乡和群众没话可说,这次通过实行“三同”,有了共同语言。茶余饭后,他们和群众促膝谈心,亲如家人。每当他们离开时,群众都是依依不舍。到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演出的文化工作队,在离开一个村庄时,七八个老人坐在一起唱挽留歌。很多贫苦农牧民称赞队员们是“身子骨是自己长的,可心都是党教育出来的,都是好样的”。
通过这次下乡服务活动,演员们体会到群众要求文化生活的迫切心情,真正懂得了到农村牧区演出是雪里送炭的意义。他们的服务热情很高,曾经冒着风雪严寒,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和风沙弥漫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克服困难,坚持为群众演出。在牧区,哪里有蒙古包,他们就在哪里演出,整天东走西奔。牧民们喜欢看立体镜,喜欢看祖国首都北京的建设和风景。他们每到一个蒙古包就先放映立体镜和幻灯片。演员们还自己当翻译,让牧民看懂。为了让每个农、牧民都能看到他们的演出,队员们总是尽量满足群众的要求。有一个文化工作队在扎赉特旗阿拉坦花公社阿拉坦大队刚刚结束演出,正在吃饭,这时从八里以外的白音花大队又来了三十多人要看他们演出。他们便重新化装演出。在扎赉特旗的文化工作队队员,有一次深夜演出回来,路上遇到一位贫农社员。这个社员说起他家的人多么想看幻灯,但因为有病人出不来。队员们听了后,立即毫不犹豫地到这个社员家里去放映幻灯,直到深夜一点才回来休息。
这批文化工作队除了演出和劳动外,还开展各种服务活动。他们替新华书店代销了二千多册书籍,给二千二百八十多人理了发;修理了自行车、缝纫机、钟表、收音机等八十三件;还帮助群众修理了一些农具、家具和门窗。
农村、牧区的实际生活为队员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激起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许多没有搞过创作的演员也动手搞创作。四个月中,他们创作的京剧、歌剧、小演唱、二人转、歌曲、舞蹈等节目共有一百五十六个。这些节目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农村牧区的新面貌和新风尚,既有民族特色,又富有生活气息。此外,他们还搜集和整理了一部分民歌。
在这次下乡演出的实践中,专业艺术也都有了一些发展和提高。如长期以来没有能够突破旧框框,不能及时地很好配合各项政治运动的杂技艺术,经过演员们的努力,创作出了一些富有政治内容的节目。如魔术活报剧《越南人民硬骨头》、《援越抗美》,杂技《丰收乐》、《牧民翻身》、《工农联盟》等,演出效果都很好。杂技艺术难度比较大,过去没有舞台和一定条件不能演出的《滚杯》、《木马》等,现在在农村、牧区的山坡、沙石地上也能演出了。其他演员也努力做到“一专多能”,提琴演奏员学会了拉马头琴、四胡等乐器后,增加了专业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了自己专业技巧。
最近,内蒙古艺术剧院总结了这些文化工作队下乡服务的经验,并且确定把组织文化队下乡巡回演出作为一个制度,要求各艺术单位每年拿出六个月的时间深入农村牧区劳动和演出,并定期抽调一部分演员参加“乌兰牧骑”,进行辅导演出。
(附图片)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巡回演出队,在厦门某地向解放军进行慰问演出
新华社记者 相 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