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多种经营和辩证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7-19
第5版()
专栏:

多种经营和辩证法
承里
“以粮为纲,多种经营”,是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政策。许多人民公社、生产队,正确贯彻这一政策,在大抓粮食生产
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一方面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农
副业产品,促进了城乡市场繁荣,巩固了工农联盟;另一方面扩大了公共积累,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社员的现金收入,促进了农业生产全面发展。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民公社、生产队,只抓粮食生产,不抓多种经营,不但没有对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而且集体的收入少,社员的现金收入水平低,还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发展和集体经济的巩固。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队干部能否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发展多种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西 瓜”和“芝 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领导农业生产,应当把粮食生产放在首要地位,其它经济作物的生产和林、牧、副、渔等业,都不能妨碍或削弱粮食生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农业的重要性,不只因为它能提供粮食,还在于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生产部门,能够提供粮食、棉花、油料和林、牧、副、渔业产品。因此,全面地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为发展国民经济提供更多的农副业产品,充分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
有的社队干部常常把粮食生产比作“西瓜”,把其它生产比作“芝麻”。若把这个比喻,理解为安排农、副业生产的主次,也未尝不可,而问题却在于怎样认识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农业是主体,特别是粮食生产在农业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应当当作“西瓜”抓,不能忽视。但是,“芝麻”也并非不重要,它既依赖于“西瓜”,又促进“西瓜”的发展,两者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农业为副业提供粮食和一些原料,是副业发展的基础;副业又为农业提供资金和生产资料,搞好了副业是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的。如果我们的认识不能正确地反映这种客观实际,只看到农业的重要,而看不见副业的重要;或者把居于主要地位的东西孤立起来,不了解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些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四川省马边县走马坪公社有些干部和社员,过去就是以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问题,认为“农业是‘西瓜’,副业是‘芝麻’”,只抓农业,不抓副业,多种经营没有开展起来。去年,经过教育,他们弄清了农、副业的关系,懂得了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道理,才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经过一年的努力,一九六四年的多种经营收入,比一九六三年增加百分之六十一点九,为农业生产提供资金二万一千元。各生产队用这笔资金添置大中型农具五百六十五件、化肥七吨、农药一千多斤,壮大了集体经济的力量。他们还战胜了去年特大洪水的危害,使粮食总产量完成了原订计划。去年农副业全面发展,社员现金收入增加,进一步鼓舞了群众的集体生产积极性,使今年的生产也搞得很好。由此可见,“西瓜”和“芝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我们运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农副业的关系,在抱“西瓜”的同时抓住“芝麻”,妥善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就能按照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领导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无 为 和 有 为
发展多种经营,应当考虑有无门路和门路宽窄的问题。这样,才能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安排经营项目。如果不问门路,盲目安排经营项目,就可能经营不好。
但是,发掘多种经营的门路,也有一个运用唯物辩证观点的问题。这就是既要看到已有的生产门路,也要根据新的发展变化,看到可能开辟的新的生产门路。这样,不管任何地区,都会找到一些门路,感到发展多种经营大有可为。相反,如果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只看过去是否经营过,而不看可能开辟的新门路,就会看不见发展多种经营的广阔途径,感到无所作为。目前,有些生产队的多种经营开展不起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找不到门路”,无所作为。那么,是不是真的没有门路可找呢?回答是否定的。
四川省平坝的水稻产区,一向被认为是多种经营“没有搞头”的地区。但是,在水田占耕地面积百分之八十四的隆昌县胡家区,近二年在供销社的帮助下发展多种经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去年经营项目达到一百七十多项,使每个生产队的现金收入平均达一千一百多元。
浅丘区,也是被认为“缺山少水”、“多种经营没有搞头”的地区。但是,四川省宜宾县天池公社高梨大队一队,去年由于大力发展了养猪、打草席、烧砖瓦、种甘蔗和养鱼等项副业,劳动日值增加了,超额完成了各种农副业产品交售任务。
山区,本来是资源丰富、门路广阔的。但也有人认为“不毛之地”,“无法可想”。四川省开县大进区新源公社,地处海拔一千二百米的关坪山上,一贯被认为是“山高地瘠石??,缺吃少穿无钱花”的地方,多种经营项目很少。今年以来,他们在供销社的帮助下,找到三十多种野生植物,组织生产队采集。同时帮助生产队种植三十多亩药材,新建了十八座炭窑、两个纸厂。今年第一季度,这个社收入现金一万七千多元,每人平均增加收入三点四六元,经济面貌在开始变化。
毛泽东同志说过:“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只要解放思想,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用唯物辩证观点看待生产门路,那么,不管任何地方,都有发展多种经营的广阔途径。
技 术 和 人 材
发展多种经营,是向自然界索取财富,这就要熟悉自然界和掌握一定的技术。如果不懂技术,盲目乱干,是要碰钉子的。但是,任何技术都是人创造和掌握的,不懂可以问,不会可以学,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技术。有些社队干部不真正理解这个道理,把多种经营中一些技术问题,看得高不可攀,而且往往因此不敢去搞多种经营。
农业多种经营的技术是否高不可攀?回答同样是否定的。四川省隆昌县历来盛产夏布,却不产苧麻。这是什么缘故?除了认为当地不产苧麻的迷信思想以外,还有不懂技术的问题。去年,商业部门发动社员破除迷信,采取了育秧移栽的办法,帮助公社栽种苧麻。经过试验,他们取得了经验。逐步掌握了苧麻育秧移栽技术。今年,全县苧麻面积将达到一千四百亩以上。
斗争长才干,实践长知识。任何先进技术,都是通过生产实践创造和掌握的。诸如制粉、养蚕等技术,只要我们勇于实践,不断总结,总是可以学到手的。在群众中有许多人懂得这种或那种技术,只要我们深入调查了解,发现人材,加以培养训练,也是不难解决技术问题的。即使本社本队无人懂得这项技术,也可以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办法,学习经验,掌握技术。
不懂技术是个实际问题,不能忽视。但是,对于技术问题,既不能“望山兴叹”,不敢攀登,也不能盲目乱干,急于求成。办法,一是勇于实践,通过实践学习它,掌握它。二是先试验,后推广。这样,就可以由不懂到懂,由不熟练到熟练,把技术学到手。
劳 力 和 任 务
事情是人做的。既抓粮食生产,又发展多种经营,就得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看待劳动力,也要用辩证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人多好办事;在另一种情况下,人少也能办事,而且会办得很好。因为,劳力和任务之间,只有需要和可能的尺度,没有固定不变的比例。只要群众热情高,干劲足,人虽少点,仍可以把事情办好。否则,群众热情不高,干劲不足,人再多,也无法办好事情。见物不见人,只看到任务多,看不见人的积极性,只在劳动力数量上打圈子,就可能妨碍多种经营的发展。
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力的多少,固然可以决定多种经营规模的大小,但情况也并不完全如此。事实上,有许多生产队劳动力和耕地的数量相同,有的既抓了粮食生产,又发展了多种经营;有的不但没有发展多种经营,连抓粮食生产还感到人不够用。为什么?除了人的精神面貌不同外,还有一个是否善于安排使用劳动力的问题。善于使用,一人顶两人用;不善于使用,盲目冲,一窝蜂,两个人做不了一个人的活。所以,只要安排合理,使用得当,劳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四川省马边县走马坪公社在开展多种经营中,劳动力安排得比较好。他们在一、二月份组织大部分劳力上山伐木,三月份回队突击春耕生产。七月份雨水多,溪沟水涨,又组织一部分劳力上山放料。木材放出后,留下少数人收运,大部分人转向“三秋”生产。“三秋”生产基本结束,又逐步转向采集野生子实,开展短途运输、打猎等活动。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与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错在一起。这就存在着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劳动时间只是生产时间的一部分。例如粮食作物,从种到收一般需要几个月或半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们的劳动主要集中在播种、中耕、收割几个时期,其余则是作物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劳动力。认识农业生产的这种特点,按照它的特点去安排劳力,发展多种经营的劳动潜力是巨大的。
盈 余 和 亏 本
发展多种经营,是开辟收入来源,扩大集体积累,增加社员收入的重要途径,这是人所共知的。有的生产队想搞多种经营,以增加现金收入,怕经营不好,反而亏掉本钱。
亏本,并不是不可能的。怕亏本而不发展多种经营,看来是没亏本,但却永远不可能有盈余,不可能增加收入。
亏本和盈余同会不会经营分不开。会经营的,方向对头,又办得勤俭,总会有盈余的。如何勤俭办企业,许多地方已经取得了经验,只要肯学,一定能够收到成效。即使一时经营不好,亏了点本,也不必气馁。“失败是成功之母”,从亏损中吸取经验教训,改进管理,就可以学会经营,变亏损为盈余。
还应当看到,多种经营中的某些项目,比如采集,只要有一定劳动力就可以举办,并不需用什么资金,也不存在亏本问题。
“西瓜”和“芝麻”、有为和无为、技术和人材、劳力和任务、盈余和亏本,如此等等,都是发展多种经营可能遇到的矛盾。形而上学观点把这些矛盾看成是绝对的、凝固不变的,人们对它无能为力的,就只好安于现状,只抓粮食,不抓多种经营。这种观点会窒息革命精神,我们应当坚决反对。另一种观点,是用唯物辩证观点看问题,把发展多种经营中的矛盾看成是有条件的、可以转化的,这就能够鼓舞我们树雄心,立壮志,积极地去解决矛盾,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向自然界索取财富。因此,在新的农业生产高潮中,让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用唯物辩证观点去观察和处理多种经营中的各种矛盾,把多种经营开展起来,那么,广大的自然界就会给我们贡献出无尽的巨大财富,加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原载六月二十五日《四川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