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粮桑一起抓 经济更活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7-20
第1版()
专栏:

潼南县纠正干部领导农业生产“单打一”片面认识
粮桑一起抓 经济更活跃
这个县已成为四川新兴蚕桑生产主要地区之一;蚕桑生产已成为全县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蚕茧收入达七十多万元,是许多生产队现金分配和公共积累的重要来源
本报讯 四川省潼南县,十年来在大抓粮食生产同时,也大抓蚕桑生产,年年抓,季季抓,使这个过去很少种桑养蚕的县,一变成为四川省新兴的蚕桑主要产区之一。
解放初期,潼南县只有约百分之七的村子的部分农户栽桑养蚕。现在,全县五十六个公社五百六十多个大队的三千四百多个生产队,队队栽了桑;百分之七十二的队养了蚕。全县已有桑树二千六百多万株,平均每户二百一十六株;一九六四年养蚕一万四千多张种,产茧八十六万八千多斤。桑树和产茧量比刚解放时分别增加了七十多倍和四十多倍。
潼南县是从一九五五年开始发展桑蚕生产的。从那年起,县、区、社都固定干部专门领导蚕桑生产。在每年采种、育苗、栽桑、管桑、养蚕等关键性时刻,县领导部门都象抓重大农事活动一样,逐级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并认真检查。在开始一段时间,部分干部曾经错误认为,种桑养蚕与粮食生产相比,是“小门道”,只要号召几次就行了,何必这样大抓?也有的担心,大抓蚕桑,要分散力量,影响粮食生产。但是潼南县委认为,要真正抓好农业生产,不能仅限在耕、种、管、收上下功夫;如果孤立地分割开看,种桑养蚕是“小门道”,是次要的,但真正抓好蚕桑生产,为农业积累资金,提供肥料,就成为全县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大门道”。几年来,县领导部门经常深入总结蚕桑促进农业生产的典型事例,教育干部改变领导生产“单打一”的片面认识;并且反复强调:各级干部对蚕桑生产抓紧抓狠,在实践中逐步熟悉蚕桑生产的规律,促进蚕桑生产迅速发展。
潼南县地少人多,全县平均每人只有一亩五分地。开始,县领导部门在领导发展蚕桑生产中,曾经一度发生过只看到蚕桑与粮食生产相互促进的一面,没有足够重视粮桑争地矛盾的一面,以致部分社队占用耕地成片栽桑,引起群众不满。县领导部门认真吸取教训,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了利用田坎地埂栽桑的经验,在不影响粮食作物的条件下,领导群众普遍栽桑。古溪公社第一大队第一生产队,只有六十八户,三百多亩耕地,已在地埂、田坎、河边、路边和荒坪上栽了桑树三万多株。其它公社、生产队也都利用田坎、地埂大栽桑树,解决了粮桑争地的矛盾。
潼南县各级干部在领导发展蚕桑生产中,十分重视通过生产实践,学会种桑养蚕技术,及时发现和解决蚕桑生产中的各项具体问题。从一九五五年起,中共潼南县委负责干部,就亲自参加了种桑、管桑,以后又进一步参加了养蚕的科学实验。许多区、社领导干部都拜老农为师,认真学习桑树嫁接、修剪和养蚕的技术。由于干部认真钻研技术,有效地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因而全县种桑快,养蚕多,桑叶和蚕茧的产量都有很大提高。据调查,全县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桑树,经过嫁接和培育,已成为良桑,桑叶生产水平较过去提高了二至三倍。
去年全县各级党政领导采取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农民三结合的方式,搞了七十三处蚕桑样板,带动全县每张蚕种的产量较前年提高了百分之十九。今年春季全县春茧产量又有所提高。
潼南县领导部门从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抓好蚕桑生产,绝不只是生产部门的事,一定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有关各业务部门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县领导上每次检查布置蚕桑生产,不仅重视抓各级生产领导部门,同时也抓供销社、银行、粮食等有关业务部门,具体检查和安排蚕具、蚕种和药物供应、蚕茧收购和贷款发放等工作,使这些部门更好地为促进蚕桑生产服务。
由于这个县脚踏实地的认真加强领导,现在蚕桑生产已经成为全县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年,全县蚕茧生产收入达七十七万五千多元,成为许多生产队现金分配和公共积累的重要来源。去年全县生产的蚕茧,可缫生丝十二万斤,足够生产能力一千四百绪的缫丝厂生产一年。蚕桑生产的发展,不仅为集体和社员增加了现金收入,并且直接促进了农业和其他多种经营的发展。蚕粪是当地农民惯用的好肥料,二斤约抵一斤混合化肥;据统计,去年全县共得蚕粪五百九十九万斤。社员分得桑柴三千九百余万斤,不仅可做烧柴,还能剥下大批桑皮卖给国家,供作造纸等的工业原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