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煤矿工人成了大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04
第6版()
专栏:

煤矿工人成了大学生
北京矿业学院毕业生 王文占
我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十三岁的时候就给日本当了劳工,以后,又给地主扛了四年长活。一九四五年被迫到开滦赵各庄矿当了装煤工,过着食不充饥,衣不遮体,牛马不如的生活。至今我身上还留有旧社会的伤疤。
解放了!共产党、毛主席来了!千年的枯树开了花。我被调到营运科工作。因为没有文化,工作很吃力,组织上为了进一步培养我,一九五五年送我到秦皇岛煤矿工人学校学习,那时我已整整三十岁,因为没有文化,只好从头学起。在扫盲班,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算小学毕了业;又上了二年,我就初中毕业了。一九五八年党送我到北京煤炭干部学校高中班学习。
高中毕业后,组织上又让我上大学。过去的“煤黑子”今天成了大学生!这是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
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因为多半是复习高中的功课,感觉困难不大。第二学期以后,我就开始吃不消了。当时有三个困难,第一是听不懂;第二是写字慢,笔记记不下来;第三是讲义多,看得慢,抓不住重点。几次考试都吃了“二分”。这时我的思想就产生了波动,认为上大学高不可攀,咱不是这块料!同时也给自己找下台阶,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又是半路出家,肯定跟不上青年学生,失去了学习信心。自己又想,什么都是干革命,在这里学习不好,就不如干脆到矿上去好好工作,以前没有上学不也照常工作吗?由于有这样的思想,学习也就有点放松。组织上发现了,认真地对我进行了帮助,使我明白不愿学下去,就象在战场上向敌人缴械投降;不敢学下去,就是不敢革命的具体表现。通过毛主席著作的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白了为革命而读书的道理。我想,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如果在书本面前就低下了头,那我又怎能去排除万难,建设社会主义呢?今天我所以能够上大学,那是多少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党在我身上花了多少精力,寄予我多大的希望,我怎能轻易地放弃这样良好的学习机会呢?
我有了学习的决心,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课堂上听不懂,笔记记不下来,我就课堂能记多少就记多少,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听课上,课后认真复习功课,先回想今天老师讲的主要问题,根据这些问题,一边复习,一边补抄笔记。一些青年同学愿意和我一起学习,出于革命责任感,他们还偷偷地给我补笔记。但是我想,要想把知识真正学到手,必须亲自动手干,不能挂着拐棍走路,尽管我笔记记不上,我愿意花更多的精力自己动手,自己干。
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我又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困难就更多了。我把每天要做的事在前一天就记下来,分配好时间,想办法见缝插针,并且充分发动群众来做工作。这样,在学习时就可以不想工作了。
在做作业中,我也改变了方法,以前是老师布置多少,我就做多少,如果做不下去,就立刻问同学,这样,虽然成天埋在作业中,但是做了以后印象还不深。以后,我就和老师商量,在学习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下课后,先把功课复习好,把道理彻底弄明白再去做作业,重点问题反复做,加强基本功训练,适当减少题目的分量。遇到什么问题,自己先动脑筋反复思考,实在想不通再去问老师和同学,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学到手。
我原来的基础差,记忆力也不强,看书做作业都很慢,同时工作又多,我就只好下苦功夫去学习。青年同学一道题做十分钟,我做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没有时间我就少休息,星期天少玩,挤时间多学一点;学习累了,用冷水冲冲脑袋再学。同时,学习方法也不断改进,这样我的学习成绩就逐渐好了起来,由原来的二分、三分变成都是四分、五分。
平时,我也比较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讲课中讲到有关问题我就联系现场实习时的情况进行思考,在现场实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又想想理论上是怎么讲的。这样,基本上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在现场结业中,我们遇到了一个生产关键问题,当时只知道有问题,不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搞了些日子没有多少进展,有些同学就想打退堂鼓。我想起了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导,便组织同组同学学习了这篇文章,坚定了胜利的信心。以后,我们又按照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的指示,前后进行了一百二十六次小型的实验,一边调查,一边总结,联系理论进行分析,终于解决了问题。
今天我从旧社会的“煤黑子”成了大学毕业生,我决不辜负党的期望和培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