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评弹演员编新书,故事员竞说大寨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05
第6版()
专栏:

评弹演员编新书,故事员竞说大寨人
上海市人民评弹团演员唐耿良,在今年第三期《曲艺》上发表了一篇《写〈大寨人的故事〉的一点体会》,说他从报纸、杂志上读到了有关大寨的文章后,很想把它编成评话,可是编了几次都编不下去,因为他对山区农村生活一无所知,不熟不懂,编也编不出,说也说不来。
今年一月他到了大寨,亲眼看到大寨人的革命干劲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在金石坡石窝,他看到老英雄贾进才开山取石,唐耿良脱下大衣也和他们一起干起来。“我不过搬搬小石块,搬了不过一个来小时,可是回到宿舍里想记笔记,手指头竟不听使唤,连钢笔也捏不牢了。我想到大寨山里一百八十道石坝,连起来有十五里长,石头有十三万立方米之多,开那么多的石头,抬那么重的石块,垒那么高的石坝,要付出多么艰巨的劳动啊!我从书刊上看到那些数字时感情还激动不起来,现在看着自己发僵的手指头,不由得对大寨的革命的愚公感到衷心的钦佩。因此后来我在说到陈永贵三战狼窝掌冒雪冲锋的细节时,便有了比较充实的感情。这些感情关在屋子里读书是产生不出来的。”
陈永贵向唐耿良介绍了大寨人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陈永贵的谈话不仅使他创作评话掌握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直接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当时,陈永贵刚从北京开会归来,一天夜晚,唐耿良列席了他们的社员大会。“当陈永贵讲到毛主席接见他的时候,社员们兴奋得都沉浸在幸福的情境里。陈永贵说到毛主席问起,贾进才现在在做什么?陈永贵说,还是打石头。主席说,你回去给贾进才问好。这时候我看见贾进才热泪盈眶,他喃喃地说,我不过打了几块石头,主席这样忙还记得我这个打石头人的名字,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啊!当陈永贵说到毛主席问候大寨的社员时,会场里沸腾了起来,都说要更加努力的干,来回答伟大领袖对我们的关怀。我虽不是大寨的社员,但也分享了大寨人的喜悦。我激动地站起来用普通话说了两段评话表示向光荣的大寨人致祝贺之忱!”看到大寨人坚决贯彻毛主席的自力更生方针,在短短的十三年里用一根扁担两只手,两个肩膀一把?,使大寨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唐耿良想:“作为一个评话演员,我怎么能不尽情地来歌颂大寨的英雄故事呢?我一定要尽快地把故事编出来,并到处去演出。”
回到上海后,他决定边说边改边定稿,送到农村去请公社的社员和干部来鉴定,通过实践来修改。“春节前后我先后到松江、上海、金山、奉贤、青浦、嘉定六个县十几个公社去试说,并开座谈会听取意见,从社员干部以至县委负责同志他们都热情地指出,哪些名词听不懂,哪些情节该突出,哪些地方可以精炼,都具体的提出来,我根据这些意见,边说边改。因此说,这个故事是一个集体创作,凭个人苦思摸索是达不到这些效果的。”
演出中,公社的社员和干部反应强烈,一个老贫农说:“大寨的条件这样差,山沟里还能亩产八百多斤,我们上海郊区条件这样好,却抱住老习惯,不大愿意种双季稻,如果有了大寨人的革命精神,认真贯彻三熟制,别说超千斤,就是亩产一千五百斤我敢保险。”一位大队支部书记说:“我们大队有四十亩荒滩地,只要花三四百个人工就能开出来。可是一直强调劳力紧张不去开它,今春一定要组织力量把它开出来,为国家增产粮食。”
唐耿良创作的评话《大寨人的故事》发表后,华东地区许多故事员都竞相讲说,上海郊区农村流传的更为广泛。
为了推广这个故事,上海群众艺术馆曾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大寨故事传授班。唐耿良向来自市郊各公社、各集镇的农村业余故事员三百多人,作了传授。唐耿良在示范表演中,分析了故事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介绍了他自己讲演时的体会。
这批农村故事员回到农村以后,又在故事员培训班上把《大寨人的故事》传授给更多的人。金山县金卫公社全社每个大队有三个故事员学讲这个故事。崇明县裕安公社还发动了各机关、团体的干部学讲这个故事。
很多社员、干部听了故事,马上联系到自己的生产队、联系到自己,找寻差距,向大寨人学习。不少社员在劳动时碰到困难的关口,一想到大寨人的革命干劲,精神立刻振奋起来。
〔辛耳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